秦承业家族故居。 邬英巽摄
孔夫子旧书网上揭示的查询拜访陈述及相看护片。
位于长乐路的秦大士故舍,出了一位状元。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出过一代帝师——秦承业。他是秦大士的次子,虽无状元头衔,却成为道光皇帝的启蒙教员,并在死后破例得谥“文悫”。那末,他究竟有何奇异的中央能享此殊荣呢?
【高规格墓地显现帝师非凡身份】
在南京,说起帝师,人们大多会想起那位专为皇帝教授教化经史的专职官员、可以称其为“帝师”的温葆深。而作为真正的一代帝师秦承业,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鲜有说起。
秦承业的高祖秦应瑚,明末避乱,由安徽承平府离开江宁(今南京)。曾祖秦邦灿。祖父秦有伦,为江宁书吏,生有七子,次子即为赫赫驰名的清代状元秦大士。而相关秦大士次子秦承业的功绩其实不多见,《清史稿》没无为其伶仃立传,只需零星记录。《南京人物志》“秦大士”词条中,也唯一只言片语:“次子秦承业以传胪及第,官至山西乡试主考”。
年前,网上拍卖了一批上世纪50年月南京文物材料,个中一份为《尧化门街秦承业墓查询拜访陈述》。秦承业的非凡身份,由此得见天日。
该查询拜访陈述篇幅不长,分为墓址、现状两部门,并配有“尧化门街东秦承业墓神道牌楼”和“秦承业墓左侧的石碑”照片各一张。陈述显现,秦承业墓位于南京栖霞区尧化门街东约1千米,距尧化门火车站不远。墓地正中有石牌楼一座,仅存中心一楹二柱,阁下两柱倒在地上。解读这份陈述并连系那张神道牌楼照片阐明可知,这理想上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牌楼正额上正书六字“秦文悫公墓道”。另外一张照片则为墓地全景图。取景首要为了一般近前的一通石碑,照片中可以看见画面中心的牌楼,和远端倒地的石建立。
陈述中记录,牌楼两侧有石碑二座。左碑较完全,下为龟趺座,中为碑身,上为碑额。碑身高250厘米、宽92厘米、厚38厘米。碑上能识别出“晋赠礼部尚书衔、原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秦承业”等字样,末丰年款“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三日”。右碑向前倒下,折成二段,碑文面朝下,没法识读。这两通石碑按葬制来看,应当一块是神道碑,一块是谕祭碑。
墓道牌楼后即墓冢,坟堆尚隆起,坟前石碑系咸丰二年(1852)十二月立。墓碑中心书:“皇清晋赠/礼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文悫公/一品夫人、诰封恭人、徐太夫人/之墓”等字样。从昔时查询拜访所见石刻文字看,与史料记录像符,这里应是秦承业佳耦合葬墓无疑。
陈述中所说墓地的位置,应当就在此刻尧化街道处事处的对面,只是此刻已全然看不出一丝昔时印迹。不外,墓地上的那块谕祭碑已被人发觉。那是2010年5月,在尧化老街改革拆迁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一处房基下发觉碑刻2通。那理想上为一断为两截的碑刻,碑额及碑周围皆有龙凤之浮雕,雕镂邃密,蟠龙活泼传神,碑额篆书“御制碑文”4个字,可见为一御制碑,碑高超越2.5米,碑文共9列,大字楷书。虽然碑刻断为两段,断处有部门文字缺失,但经认真识读,发觉碑文中有“翰林院侍讲学士秦承业”的记叙,也有“文悫表厥贞修于戏贲将纪实”的文字。由此根基可以判定,此碑即秦承业墓前的谕祭碑。
【差一点成就“父子同状元”的嘉话】
“翰林院侍讲学士”这个官职其实不算高,要知道清代有划定,文职内自三品卿、外自布政使以下,“例不予谥”。那末,秦承业为什么可以或许得谥“文悫”,而且得享“谕祭”?笔者不揣鲁莽,对秦承业的功绩停止了一番考查。
秦承业(1745-1828),字补之,号易堂,江宁(今南京)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廷试二甲一等。传闻,原本秦承业初拟一甲第一,但乾隆皇帝因“本朝无三元”,改长洲(今苏州)钱棨为榜首。因而,钱棨成为清代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二个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而秦承业则状元梦完整,未能成就“父子同状元”的嘉话,可谓一大憾事。
乾隆五十一年(1786),秦承业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寻选授皇子书,也就是皇子的教员。乾隆五十四年(1789),典山西乡试;乾隆六十年(1795),升国子司业。嘉庆三年(1798),丁母忧回到江宁;嘉庆六年(1801),服阕仍补原职,后又降为编修;不久,擢右赞善,介入编纂《高宗实录》。嘉庆十三年(1808),因病再次回江宁。
嘉庆十九年(1814),江苏大旱,米价大涨,每石需八九两白银。时任两江总督的百龄亲自登门访问,向秦承业就教布施的编制,秦承业对以“请帑”,意义是要百龄将藏在府库里的钱拿出来布施大众,。除此之外,秦承业还主动倡议捐钱,他率先将位于江宁寿星桥的宅第变卖作为捐资。在秦承业的影响下,江宁筹得捐钱30余万两。其后,自总督百龄以下官员也纷繁伸出援手,又筹得10万两。采买平粜、散政施粥等救灾办法尝试后,虽然是饥歉岁,但外地苍生衣食无忧。此次捐赠,秦承业劳苦功高,百龄筹办向朝廷禀奏,为秦承业请功,却被婉言回绝。
【作为启蒙教员,与道光帝“受知遇最深”】
秦承业生平性严,冷言真率,有“傲视一世”的派头。他在上书房时候最长,道光皇帝未即位之前,秦承业对这个皇子“尽心启沃,每陈述大义,按照经训,即音读务求详核,受知遇最深”。
据《清史稿.宣宗本纪》记录:“(道光皇帝)幼勤学,从编修秦承业、检讨万承风前后受读。”而道光帝即位后,第一个征召的就是秦承业,他称秦承业为徒弟。道光帝与大臣们说到秦承业时,仍尊称其为“秦徒弟”,而不直呼其名。有一次道光帝对身旁的侍臣说:“‘埙’字读‘喧’音,不读‘薰’音,为秦徒弟所授。”可见,秦承业的传道授业,对道光帝发生了很大影响。
让道光帝服气的还有秦承业的人品。本来秦承业在京城东华门外有一套获赐的宅第,这一次召见,道光帝又筹办赐宅第给他。不意,秦承业奏称,此次来京仅带一子,不需求大宅,竟“叩辞不受”。道光帝还曾让大学士曹振镛传旨,筹办授秦承业“工部侍郎”。这是从二品官,而且经管全国工程事务,间接对皇帝担任,权益很大。但秦承业得知后,又一次推让了。道光帝对这位不图名利的徒弟感慨好久,当时授“翰林侍讲学士、上书房行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