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频道 > 体坛杂文  
国务院扶贫办三假官员:进京前还没初中结业
2014-06-27 10:13:54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www.xincaijie.com  分享:

魏崇金家的老房子位于江西省瑞昌市苏家墩村,已多年未有人歇息。本报记者 高四维摄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办公大楼。本报记者 高四维摄
  魏崇金的名字,已从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官方网站的“副主任”一栏暗暗撤下。
  中心系国务院扶贫开拓带领小组办公室下属事业单元。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拜访发觉,魏崇金2012年下半年被相关部门查询拜访,此刻不再担负副主任,但查询拜访结论还没有对外宣布。
  6月6日,中纪委常委、中心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俞贵麟在接管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时披露,国务院扶贫办有一位“假党员、假群众、假学历”的“三假”处级职工被查处。记者在寻觅这名“三假”群众时,有扶贫办职工反映了另外一位涉嫌“三假”的更初级另外群众。
  来自国务院扶贫系统多位人士的旧事称,魏的失事,或与其群众身份、学历涉嫌造假相关。
  魏崇金是不是俞贵麟所称的“三假”群众?针对记者的提问,体味案情的相关官员既没有认可,也没有承认。
  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拜访发觉,魏崇金的经历几乎“传奇”:出世于1962年,当过铁匠,做过生意,1990年前后分开老家进京时,他还没初中结业。
  但是,仅仅十余年后,魏崇金命运陡转。2003年,他挂职云南省生长打算委员会副主任,从此仕途一路平稳,直至国务院扶贫系统群众。
  也正是在2003年,魏崇金进入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但记者发觉,魏的硕士结业论文涉嫌剽窃。
  往年6月26日,就魏崇金被查询拜访的启事,记者致电魏的一位近亲属,对方称这是小我隐私,回绝接管采访。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任务人员则暗示触及群众经管,不便利答复,请记者联系国务院扶贫办。
  “中”字头事业单元副职带领被查询拜访
  位于北京市太阳宫北街1号的共济大厦,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的办公地址。往年6月,任务人员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流露,中心副主任魏崇金已一年多没来上班,“传闻失事了”。
  据中心官方网站引见,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是中国政府与结合国开拓打算署等国际组织合营倡议、组建的国际性扶贫机构。停止国际减贫的研讨、培训、交流和协作,是中心的首要天性机能之一。
  魏崇金最初一次泛起在官网的果真报道中是2012年的五四青年节:中心停止了纪念勾当,副主任魏崇金强调“年老人要有忧患认识,不克不及高傲自卑,懒惰妨碍,必需苏醒地看到生长过程中面临的坚苦和成绩,宏扬艰辛妥协的肉体,才干不竭立异,减速生长”。
  此前一日,魏崇金还掌管了“非洲法语国家开拓式扶贫政策与实际官员研修班”的开班仪式。研修班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承办。
  现身于各类研修班,这是魏崇金在果真报道中的常态。自2009年3月起,官网共报道魏崇金介入的28次勾当,个中13次与研修班等扶贫培训相关。
  记者看重到,魏崇金在果真报道中的职务自始至终只需“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报道之间相隔但凡最多半年,但此刻,魏崇金的果真勾当定格于2012年5月。
  “魏主任的党员、学历、群众身份都是捏造的。”一位接近魏崇金的中心中层群众近日奉告中国青年报记者,魏已于2012年年尾“被抓”,现没法取得联系。
  国务院扶贫办另外一知情人士也流露,魏崇金的党员、学历、群众身份涉嫌造假,还涉嫌其他两个成绩,“案件正在打点傍边”。
  在老家江西瑞昌苏家墩,魏崇金算外地走出的一个“大官”了。目击村民称,2012年腐败节,魏崇金回籍祭祖,这是良多村民最初一次见到他,“那次相当低调,魏崇金早上进村,连午饭没吃就分开了。”
  2013年春节前夜,一些村民察觉出异常。据村民回忆,那时,上级前当时了两拨人到村里体味魏崇金的景象,“表面上说是来‘考查群众’”。
  “那几全国着雪,我看到,有两小我穿着风衣进了村部。”该村民猜测,魏崇金那年51岁,下降空间估量不大,“说是考查,能够理想上是查询拜访。”
  这个时候点,距前述中层群众所称的2012年尾“魏崇金被抓”,只隔了几个月。
  离乡之前初中没结业
  比拟“远在天边”的国际扶贫,瑞昌外地官员及同村人更熟谙的,是魏崇金上世纪90年月进京之前的脚色:学历不超越初中,先开了铁匠铺,当时做了一些生意。
  魏家亲戚魏银(假名)奉告中国青年报记者,魏崇金出世于1962年,在家中兄弟里排行老三,怙恃务农,“2005年,我在亲人的葬礼上看到过他,胖胖的,长相有福泽,个头1.65米阁下,经常使用耳麦连着手机打德律风,看上去很忙,像个当官的”。
  一位去职的村群众流露,上世纪70年月中期,魏崇金读完了小学,临盆队核准其去进修打铁,地址在与苏家墩相隔数千米的桂林乡。在外地,良多人学手工手艺都是在十三四岁的年数。
  “他大约学了3年。”魏崇金的邻人姜铜(假名)回忆,学成以后,魏崇金开了一家铁匠铺,铺里有好几小我,但规模在外地其实不算大。
  至今,闲谈时仍有村民称魏崇金为“魏铁匠”。
  多名村民回忆,魏崇金大约打了5年铁,期间与一位村群众的女儿成婚。1981年,他们的大儿子出世。
  走出铁匠铺以后,魏崇金介入运营了一家镀锌厂。没多久,另外一桩生意摆在了他的长远。多名村民称,这生意与瑞昌县第二轻工业局相关。
  “好比,二轻局有一些物资放了两三年,交给魏崇金措置。他把物资做了加工,再卖回二轻局。”姜铜说,他曾看到魏崇金在周围的仓库里给桌子涂漆,“这比打铁好做,良多人‘发家’也都是这样。”
  另外一些村民的印象是,那段时候,魏崇金可以从一些中央取得钢筋等物资,以后再以稍高的代价卖给他人。
  那时,正值物资绝对充裕、商品畅通不顺畅的1980年月中期,鼎新关闭刚刚起步,政策逐渐放宽,生意人跃跃欲试。昔时的一位村群众称,魏的这桩生意在那时“很吃香”。
  魏崇金与外地官员发生了交集。据姜铜回忆,他看到,自从做“物资生意”以后,魏有时会延聘县里的群众来家里吃饭。
  “大约1985年、1986年,魏崇金仍是一个‘集体户’。”近日接管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瑞昌市(1989年12月,瑞昌撤县建市——编者注)某局的现任“一把手”,也对这一期间的魏崇金有些印象。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