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频道 > 每日点评  
北京秋粥节迎立秋齐喝“举人粥” 旅客慕名而来
2014-08-07 19:54:06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新财界  分享:


中新网北京8月7日电 (记者 曾鼐)直径一米多宽的大锅、冒着热气的甜粥、68幅科举匾额拓片……为驱逐7日立秋,北京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秋粥节,在灵水村热烈停止。记者得悉,这座因《爸爸去哪儿》而有名的灵水村,将整合古村庄资本,停止呵护性开拓,制造“中国举人文化村”。

8月7日立秋当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停止“秋粥节”。图为熬粥现场。 张浩 摄

8月7日立秋当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停止“秋粥节”。本次勾当还特意展出了68幅科举匾额拓片,其均来自于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个中包含三方举人匾,为前来“举人村”喝粥的大众,体味科举文化,体味现代书法匾额文化

8月7日立秋当日,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停止“秋粥节”。图为大众,喝粥。 张浩 摄
中新网北京8月7日电 (记者 曾鼐)直径一米多宽的大锅、冒着热气的甜粥、68幅科举匾额拓片……为驱逐7日立秋,北京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秋粥节,在灵水村热烈停止。记者得悉,这座因《爸爸去哪儿》而有名的灵水村,将整合古村庄资本,停止呵护性开拓,制造“中国举人文化村”。
灵水村位于北京门头沟,畅通领悟了现代科举文化、宗教文化、古建文化等的千年古村,2005年被中国扶植部、国家文物总局结合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假名村”。有“举人村”之称的灵水村,把立秋此日习惯叫做秋粥节,自古有立秋喝“举人粥”的风俗。7日,第十四届举人文化节7日在此落幕,甜蜜的秋粥、出色的官方文艺扮演、科举匾额展等,吸收了上百位旅客慕名而来。
 300多年的“举人粥”  
灵水村位于京西门头沟斋堂镇境内,建成于明清期间。自科举制度流行以来,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曾出世了刘懋恒、刘增广等22名举人,2名进士,是以得名“举人村”。秋粥节作为此地已传承300多年的官方风俗,相传就是为纪念灵水举人刘懋恒父子,歉岁期间赈灾济民的善行义举。
康熙七年6月今后,连日暴雨倾盆,斋堂川的苍生大多断粮断炊,饥民遍野。举人刘懋恒和父亲刘应全商乞支援哀鸿,便在村中搭草棚支起几口大锅,熬粥让哀鸿果腹果腹。康熙二十一年,斋堂川又逢大旱,颗粒无收,刘家父子再次捐粮赈灾,帮忙村民度荒。刘家父子前后共捐谷3700余石,挽救了近万人的性命。为了纪念刘家的德性善举,表达对刘举人的敬佩,灵水人遂将立秋改成秋粥节,这一天所熬之粥便被称为“举人粥”。
“秋粥节”就这样世世代代传了300多年。
来日诰日,第十四届举人文化节伴着浓浓的粥香拉开帷幕。一个大型粥棚早早在村中广场支起,三只直径超越1米的巨型大锅,冒着腾腾热气,每口锅前都有2、3个带着黑色围裙的妇女合营熬粥。
经由几个小时的搅拌熬制,集聚了米、豆、花生、核桃等的“举人粥”正式出锅,浓稠的热粥引得良多村民和旅客大快朵颐,芬芳弥散全村。
 举人匾额亮相“举人村”
科举匾额展更加往年的“秋粥节”锦上添花。7日,“举人村”的广场上,展出了68块来自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匾额和拓片,个中包含三方举人匾。
现代匾额是中国可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最早的匾额可追溯到康熙年间,匾文“燕贻书种”,表达了后人对知书学书的爱崇。匾额曾遍及京城的宫殿、城池、关口、河桥、街道、里坊等,遍及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乃至千行百业曾泛起“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盛况。北京近800年的科举史中,曾是诸多科举最高等第的会试、殿试等的首要科场,也出世了200多名状元、近5万名进士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馆长姚远利暗示,灵水村与科举文化高度契合,展览可以让观众体味科举历史、现代书法文化等,“既揭示匾额文化,也是传布科举文化”。
灵水村将呵护性开拓古村庄
山青水绿、风光旖旎的灵水村,因《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热播而广为人知。中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旅客打破了古村往昔的安静,也带来了新的朝气。
灵水举人文化节组委会任务人员引见,今朝灵水村正鼎力生长村域旅游经济,已有“举人村”、“举人茶”等商标专利,正多方测验考试招商引资开拓旅游,“秋粥节”将成为该村旅游经济生长的品牌勾当。
该任务人员称,今朝,已完成了魁星楼、文昌阁、小碾房、三元堂举人院等古建筑景点的恢复修缮任务,将对灵水村停止呵护性开拓和周全扶植,对独有的古村庄资本、举人文化和多宗教共存的特性旅游资本停止整合,制造灵水特有的旅游文化,使灵水成为北京首要的集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生态的旅游名村,真正成为“中国举人文化村”。
他说,今朝灵水村内8000平方米的停车站、景区旅客接待中心工程、景区导视系统等已完成扶植,将持续完善旅游举措措施扶植,灵水村正遵循3A景区的尺度停止开业筹办任务,打算于9月1日试停业。(完)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