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济南11月8日电(记者陈国峰、姜刚)近日,“中国网事”记者来到全国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调查发现,在“蒜你狠”“蒜你贱”轮番上演之后,今年又上演了“蒜你完”,短短几个月,大蒜价格从谷峰跌到谷底,经历了“大变脸”,到底是谁让蒜价坐上“过山车”?
在金乡大蒜产业信息协会会议室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一幅金乡大蒜价格走势图,自2009年以来,金乡大蒜价格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起伏。据该协会介绍,金乡蒜价最近的一次上涨始于2015年,涨势一直延续到今年4月,达到历史最高点,最高时突破每斤9.5元。到了5月,蒜价又遭遇了“大跳水”,跌至近三年最低点,当月最低价格暴跌至每斤2元以下。
大蒜价格下跌,首当其冲的是蒜农,蒜农忙活一年是赚是赔?金乡县鱼山街道隋楼村村民隋玉贤种了4亩大蒜,今年一亩地收入4000元。他说:“购买一亩地的蒜种约需1300元,雇人栽蒜的支出是380元,化肥花费800元,再加上农药、塑料薄膜等费用,一亩地投入约为3000元,仅挣约1000元。”
回想起去年4元多一斤的大蒜收购价,再看看今年的收入,隋玉贤无奈地直摇头,“要是落到一斤2元以下,就亏本了。”
大蒜储存商的日子更不好过。金乡大蒜产业信息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储存商基本处于全线亏损状态,平均一吨亏一千元。
在金乡干了十几年大蒜储存生意的邹惠明存了800吨蒜,他以2.5元/斤的均价从蒜农手中收来蒜,加上冷库管理费,得保证出库价在2.8元/斤以上才不亏本,而当前蒜价与这一预期相比还有0.5元以上的差距,照此计算,他要亏损80多万元。
金乡大蒜产业信息协会副秘书长袁德景说,看到价格“大跳水”,一些小储存商开始抛售,进一步拉低了价格,冷库蒜最低跌到1.9元/斤,后来出于惜售心理,储存商开始观望,价格又有所回升。目前蒜农还没遭受损失,但从长远看,蒜商今年亏损严重,明年自然会压低收购价格,甚至不再收购农户手里的大蒜。
袁德景说,今年大蒜丰收,金乡冷库蒜存量达208万吨,比去年增长73.3%。大蒜供应量增加了,但市场需求却没有增加。
对于大蒜价格的涨跌,部分网民认为,“炒作”也是一个原因。“本来大蒜的价格就不高,是被某些人抬起来的,跌回正常价在意料之中。”网民“07b0G6”说。
金乡县商务局大蒜产业办公室主任杨洋说,大蒜价格波动与一些地方盲目扩种有很大关系,不考虑行情和销路很容易被“跳跃”的价格“擦伤”。我国中部某省有个县曾喊出“一人一亩蒜,赶上金乡县”的口号,如今大蒜种植面积虽然超过了金乡,但大都拉到金乡交易、加工。
“价涨—跟风种植—价跌—种植减少—价涨,是在很多地方存在的农产品种植怪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安玉发认为,要打破怪圈,应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科学规划、指导。
记者在金乡了解到,由于蒜农购买了大蒜价格保险,该县大蒜的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万亩,尚不会随蒜价波动产生大的变化。今年大蒜保险的价格为200元/亩,其中农户承担20%,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金乡县经过测算,大蒜收购价至少要达到2元/斤,农户才不亏本,价格低于2元/斤时,保险公司将对跌幅部分进行赔付。
蒜价一头连着供应端,一头连着消费端。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平抑蒜价巨幅波动,不仅要稳定大蒜种植面积,还应下功夫拓展大蒜需求。拉长大蒜产业链条,鼓励发展大蒜深加工,既增加大蒜的消耗量,又提高大蒜的附加值,大蒜产品价格上去了,收购价自然水涨船高。“大蒜深加工的技术门槛高,前期资金投入大,有待政府引导扶持。”杨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