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谈金融科技,要想做好,科技因素的占比越来越重要;如果做普惠金融,40%要靠科技,60%靠金融。”11月4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金融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百融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百融金服)CEO张韶峰回到母校,发表了题为“普惠金融背后的科技支撑”的主题演讲。
在研讨会现场,除百融金服之外,还有来自蚂蚁金服、玖富集团、友信金服和道口金科等数家金融科技企业的嘉宾及24所高校的学界嘉宾汇聚一堂,就金融科技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共商大计。
进入2018年,普惠金融成为整个行业专注的话题之一。作为一家服务数千家金融、类金融、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企业,百融金服对相关领域企业的痛点和客群环境,了解深入。在演讲中,张韶峰坦陈,无论是此前网上曝出的国内本科生学历在人口总量中的占比数字,还是拼多多的声名鹊起,都证明在中国仍有大量的人群,金融需求极为强烈,但供给又极为匮乏。“普惠金融的市场,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客群分散、教育水平不齐、收入不稳定、人行征信白户、固定资产匮乏、受众量极大……普惠金融人群的用户画像的所有元素都意味着,无论是针对普通个人还是小微企业,如何服务这部分客群,都是摆在从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以及科技公司面前的问题。
“普和惠其实是矛盾的,不能放到一起来说。普惠金融英语是Inclusive finance,其实是只含了普并没有惠这个意义。”在张韶峰看来,对普惠金融人群来说,普是第一重要的,首先让他们获得贷款,获得金融,这比令其获得便宜的贷款更重要。
对于如何利用技术服务实现普惠金融,张韶峰按照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成熟度,谈及三种技术,即: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当时,张韶峰注意到,由于我国此前银行业借贷行为的状况,导致信用数据库覆盖面仅为人口的20%至30%。人民银行真正可以用来支撑做信用建模的大概仅有2.5亿人。显然,真正金融机构中的信用数据是稀薄的,覆盖度极低。这令百融金服这样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云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平台,看到了机会。
“每个人身上我们最早有50万个标签,后来把它压缩到1000个、2000个。但即便如此,处理起来依然非常困难。每个变量都很弱,算法就处理不了。”据张韶峰介绍, Google公司最早通过一种算法来预测一个人看到某个广告是否会点击。这就涉及诸多相关性,包括今天天气、当时心情等等,每一个都是弱性变量。Google通过这种算法,处理上亿个变量,将广告生意做得非常强大。“我们现在就用这种算法,来帮助银行来建模。”张韶峰表示,至少与传统算法相较,效果不错。
在张韶峰看来,大数据与AI技术的结合,会用在普惠金融四个阶段,包括精准获客、新客户申请准入、客户经营管理和催收,“这就要求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将模型训练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至少可以代替80%的人工工作。”
今年8月,百融金服重磅发布智能催收机器人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