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信仰并存的民族自治地区,在全县43.61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到61.2%。海东撤地设市五年来,民和县委县政府在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倾力支持下,团结带领民和各族儿女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旋律,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奋力谱写青海门户大地跨越发展新篇章。
强化保障措施,高位推进创建工作。民和县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谋划和推进,建立健全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专项经费300万元,整合各项资金,用于创建示范点基础设施、产业扶持和社会事业发展。县人大、政协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视察调研活动,每季度组织专委对各乡镇、各单位创建重点工作进行一次督查,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设性意见建议,有效推进了先进县创建各项工作。2013年以来,还从市县层面打造创建示范点57个、乡镇层面打造创建示范点112个,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营造了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常抓教育引导,极大地调动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构筑起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2013年以来全县还累积排查矛盾纠纷10199件,化解率达96.7%,全面实施寺院“六大工程”,全县僧侣纳入低保9人、五保9人、“两房”改造178人,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全覆盖,每年落实宗教寺院经费补助122万元,全县保持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坚持“十进”活动,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近年来,民和县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现全覆盖。一是开展创建工作“进家庭”活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民和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美丽小庭院、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全县各类先进家庭评选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开展创建工作“进机关”活动,全县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省市驻县单位创建覆盖面达100%,创建先进单位57个,创建先进率100%。三是开展创建工作“进社区”活动,打造民族团结和睦社区,全县社区创建覆盖面达100%,8个川口镇社区创建先进率100%。四是开展创建工作“进乡村”活动,全县22个乡镇均创建为先进乡镇,创建覆盖面、先进率均100%,全县312个村创建覆盖面达到100%,创建先进村304个,创建先进率为97.4%。五是开展创建工作“进学校”活动,全县中小学校创建覆盖面达100%。六是开展创建工作“进企业”活动,全县企业47家创建覆盖面达100%、创建先进率63.8%。七是开展创建工作“进寺院”活动,积极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全县各类宗教活动场所创建覆盖面达100%、创建先进率98.3%。八是开展创建工作“进军营”活动,目前全县4个驻县部队创建覆盖面、先进率均达100%。九是开展创建工作“进市场”活动,全县商场商铺、餐饮门店创建覆盖面达100%。十是开展创建工作“进工程工地”活动,全县工程工地创建覆盖面达100%,市级命名挂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地1个,县级打造示范工地4个。
以创建促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近年来,民和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伟大旗帜,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凝聚起强劲的发展合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打好脱贫攻坚战。2015年以来全县精准识别确定的贫困村125个,10641户422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两年来全县共有66个贫困村退出、5345户2.28万人脱贫,确保各民族人民在脱贫路上一个都不少。
狠抓农村经济发展。以“民和模式”为统领,稳定推广40万亩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大力实施“农牧联动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