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接连曝光的科研不端,尤其四大国际出版集团撤稿中国作者百余篇论文的轰动事件,给我国国际学术声誉带来了恶劣影响。调查显示,学术不端行为背后,充斥着一条隐秘的论文交易“产业链”。一些第三方机构打着“润色论文”的幌子,大肆买卖论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部分学术造假成“窝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近日通报了一批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其中:提供虚假审稿意见,操控论文同行评议过程;通过第三方在网上买卖论文,隐瞒身份申报基金项目;盗用他人研究成果申报基金项目,申请书信息严重造假等情况突出。
仅2015年,四大国际出版集团先后撤销中国作者论文117篇。基金委重点调查28篇与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的论文时发现,这些论文全部是委托第三方投稿。其中,近一半论文投稿与一个名为“上海丰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三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这家公司背后是“何方神圣”?
2015年8月,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撤销上海某大学王立山等人于2013年发表的1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意见被伪造”。“这个案例非常有代表性,在我们此次通报的典型案例中‘名列榜首’。”基金委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主任朱蔚彤说。
王立山自称迫于博士毕业需要论文的压力,在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后,擅自标注基金项目批准号,伪造了通讯作者电子邮箱,随后委托其同学臧卫东投稿。臧卫东则自述,他在投稿推荐审稿人环节伪造审稿人邮箱,从而掌控此邮箱并向编辑部反馈编造的审稿意见。基金委在进一步核查王立山博士学位论文时发现,王立山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共计4篇,其中1篇就是被撤销论文,还有2篇在发表过程中也存在伪造通讯作者电子邮箱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上海某大学王立山、臧卫东既做论文作者,又先后任“上海丰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将“伪造通讯作者邮箱、伪造论文审稿人邮箱、提供虚假审稿意见”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真相“浮出水面”。
根据国际出版方给出的撤稿理由:“发现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了虚假同行评审服务。”而王立山、臧卫东等人所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就是通过伪造通讯作者邮箱,伪造论文审稿人邮箱,提供虚假审稿意见。
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取的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专家评价论文质量,提出评审修改意见。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是否刊发。中国科协副主席、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委会主任黄伯云院士告诉记者: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的评审专家信息,比如用自己注册的邮箱地址冒充专家邮箱,评审时论文实际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里。投稿人冒充评审人将正面评价发至出版方,从而达到操纵评审的目的。
据新华社
【责编:文君】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