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敏)昨天,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提倡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未来,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有望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成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
依据纲要,在课程育人方面,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修订。
在科研育人方面,要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
在实践育人方面,要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25%。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优化成果评价,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
据了解,为了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即卓越法治、教师、新闻、工程师、农林、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升级版。同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已进入最后的修改完善阶段,即将公布,教育部将根据该国标来推动各地各高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