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办好进博会应有制度支撑
2019-03-14 08:37:38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的背后,不仅是中国通过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满足企业发展进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办好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进口结构,办好第二届进博会,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

  在全国人大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看来,优化进口结构的方式之一是扩大技术类高端产品的进口,倒逼国内相关产业发展。从服务业领域来看,当前,国内服务业面临着转型升级,比如加大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业的进口力度,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维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修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扩大进口商品规模,做大海南消费市场,建立亚洲乃至全球单一最大旅游消费市场,是建设海南免税岛的最终目的,意义重大。

  张学修建议,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基础上创建免税岛。目前,离岛免税店已经扩大到海南岛全岛,除海口、三亚、琼海机场和海口市内免税店外,要加快覆盖全岛其他市县、各口岸的离岛免税店落地。

  陈晶莹认为,首先要从硬件方面着手,通过技术提升完善通关便利化的平台支撑。当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通关便利提供了电子化支撑,通关程序的透明化规则也应相应提升。她建议探索实施预裁定规则,对进口货物的税则、原产地资质预先申请审核,这样通关就能尽快实现“零等待”。“只有规则、立法、服务、信息都透明公开,通关才能更加快速。”

  办好进博会要落实常态化机制

  “进博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据悉,第二届进博会将力争做到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服务更优、效果更好。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寿从企业角度就如何办好第二届进博会向国际商报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进博会是彰显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所以实现“越办越好”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加强参展产品的国际化。

  彭寿表示,中国建材在首届进博会上共计进口了总额高达120亿元的产品,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希望能看到来自更多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和高新技术,让进博会不仅是中国机遇,更是世界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伟民,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专门就第二届进博会该如何越办越好进行了调研。

  调研过程中,章伟民发现,筹备期间,进博会采取的是派赴人员至全球各地进行招展的方式,尽管后续衔接通信工作及时有效,但缺乏常态化运作机制;进博会举办期间,需要海关、检验检疫等诸多部门联合作业,虽然建立了定期会晤的联络协调机制,但始终未建立起集中联合办公的高效机制。

  章伟民认为,以上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关键词--常态化。他说,未来中国每年都要举办进博会,还确定了“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目标。因此,制度措施要做到常态化,海关通关等各项便利措施,以及需要一事一议的问题,都需要在后期一一落实进行常态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会展的成功经验,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比如,可以考虑推广网络常态化。进博会作为全球首创的创新型展会,需要全面构建与全球宣传体系的网络连接,不妨与驻外机构协作在境外设立进博会专门办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近距离、高频次地开展各项推广宣传工作。 

  据章伟民透露,第二届进博会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已完成了组委会和组委会办公室的设立,相关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也已明确了工作分工和职责,先行完成了协作团队人员的常态化。下一步,将研究落实办会过程中各部门联合办公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并通过人才引进、社会招募等市场化手段充实力量,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常态化队伍。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