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多措并举,推深做实河长制工作
自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涡阳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河长制“六大任务”,紧扣“管、治、保”工作环节,实施水岸同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不断推深做实河长制工作。
一是着力勾画“三先、三治、三步走”发展蓝图
该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河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找准河长制工作定位,明确提出“三先、三治、三步走”的发展规划。“三先”即是坚持生态优先、治污为先、重点为先;“三治”即是水岸同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三步走”即是第一步2017年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县、镇、村三级河长体系,第二步2018年至2020年,为攻坚治乱阶段,河道水污染、河道违法建设、确权划界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三步2021年至2030年,为生态提升阶段,河长制取得全面成效。“三先、三治、三步走”规划构想勾画了涡阳河长制工作发展蓝图。
二是着力抓好“三长、三员、六有”组织体系建设
首先抓好“三长”组织体系建设。河长制的核心是河长负责制,该县从县级层面抓起,选精配强河长人员,层层建立河长体系。县镇村共落实三级河长662名。
其次抓好“三员”队伍建设。该县投资2.16亿元资金,把河道保洁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范围,实现河道保洁全员、全天、全覆盖,不断改善河道环境质量;各乡镇组建不少于4人的河道巡查员队伍,负责河道日常巡查工作和河道保洁督查工作,做到河道实时动态监管。该县还进一步加强河长制办公室联络员队伍建设,县、镇两级都明确1名专职联络员,专门负责承接联系沟通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河道保洁员、河道巡查员、河长办联络员”基层服务网格体系建设基本形成。
第三抓好“六有”标准化建设。组建成立县、乡级河长制办公室,制定镇村“六有”建设标准。要求镇级“六有”做到有专用办公室、有专门办事机构及人员、有专用办公设备、有专项经费投入、有制度专栏、有完善档案资料;村级“六有”做到有门牌、有制度墙、有村民公约、有巡河记录及台账、有分工文件、有专用或综合档案柜。目前,县、乡级河长制办事机构日趋完善,组织协调作用日益加强,办事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着力健全“6+4+1”制度体系建设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先后制定出台河长制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督察制度、考核问责及激励制度、年度考核验收办法等6项制度。
今年该县又建立河长制督办制度、河长巡河制度、河长述职点评制度、河长制成员单位例会制度等4项制度。正在运作建立河道综合执法三级响应1项机制。目前,该县已建立起6+4+1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不仅做到规定动作有特色,而且自选动作有创新。为了保证各项制度有效执行,县河长办还配套建立了提请单制度、“四表一帐”制度、“双交办”工作制度,其中“双交办”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县环保办资源优势和执纪问责制度优势,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同轨、统筹推进,有力促进河道突出问题整改工作。
四是着力推进“三个闭环”系统建设
为了推动河长制工作从见河长到见成效,该县提出“三个闭环”系统建设计划,并制定“三个闭环”建设工作流程。
首先抓好水污染防治闭环系统建设。从制定“一河一策”,明确断面水质治理目标开始。该县逐级推进实施污染源排查、综合整治方案及分年度治理计划制定、水污染治理及项目建设、入河排污口及其他污染源监测等工作,形成闭环工作流程,直至达到水质不断提升的目标。
其次抓好河道执法监管闭环系统建设。从制定“一河一策”,明确河道执法监管目标开始。先后制定《涡阳县河道管理暂行办法》,把河长制写入《办法》,出台河道管理“十条”禁令;实施河道确权划界工作,进一步明确管理范围及权属关系;建立遥感卫星监测及河长巡查并进的监管机制,加强实时监控;建立交办督办及问责工作机制,加强涉河突出问题整治,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秩序,直至让河道回归自然生息的生态状态。
第三抓好河长制推进机制闭环系统建立。建立找、交、销、查、考五字工作法。通过河长巡河、举报投诉、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取问题信息源,梳理形成原因;通过“双交办”制度,把问题交办给各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时限;通过承办单位申请、主管部门审核、现场组核验等程序,落实销号整改;通过开展“回头看”等活动再次核查,坚决遏制河道突出问题反复发生,对存在的虚假销号和整改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实施问责,并纳入单位及个人评先评优考核。
根据水利部及省、市河长制工作部署,该县继续在推深、做实上下功夫,制定“5810”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坚实组织保障和不断完善的机制保障,年初制定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八大工程建设、十个专项整治行动”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预期目的。(作者:宋平)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