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袁维学书法艺术品读
2018-10-30 16:23:36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袁维学,1945年生于江苏宿迁。196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曾任中国驻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使馆文化参赞。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主要译著及书法集有:《悲哀世代》、《勇士》、《萨姬妲的爱与恨》、《真纳传》、《灵鹫山》、《中华六十景诗书画印集》、《诗书寄情清真国》、《袁维学书法集》、《文化之旅》、《袁维学诗词》、《佛国记校注》等。其书法作品曾在泰国、韩国、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展览。中国的《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日报》、《中外文化交流》、《澳门日报》,泰国的《亚洲日报》、《新中原报》,日本的《书道》、《书好》,菲律宾的《商报》等报刊曾评介过其书法作品。1999年文化部外联局曾在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道。在中国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中获特别金奖,并被命名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他被收入《新世纪翰墨艺术家经典》、《书坛画苑名人佳作选萃》、《世界名人录》等书中。2001年曾获巴基斯坦总统“杰出成就奖”。2006年曾在江苏宿迁、山东青岛举办了个人书法展。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现任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学会副会长。

曾经,王岳川教授和陈振濂先生有过一次关于书法是文史的积淀还是技法的修炼的对话。听之,好像看绝代武林高手的对决,没见刀光剑影,彼此已经脸色铁青,末计途穷,玄之又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如果她没有了中国经典文化的指纹,国粹的光环终将褪色;然而书法又是一种笔墨语言,失去了线条的质感和章法的架构,书法也就失去了她的载体。书法门派之争,美学之争,本质上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书法经典是里程碑,绝对不是终点;江湖书法是笔墨的实验,绝对不是旁门。苏东坡曾言,“我书造意本无法”,然而即便尚法的李唐又有几人超越了苏东坡?书法艺术是一条文化的历史长河,它有源头,但绝对没有终点,每个时代,都在长河中翻滚出自己独特的浪花,多少书家在岸边对浪花心追手摩,终究把自己匆忙为看客;然而有的书家却一个跟头跃进了河里,去潜聚属于自己的浪花,袁维学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袁维学老师集作家、翻译家、书法家、外交官多重身份于一身,高瞻远瞩的阅历,中西合璧的学养,象笏庙堂的胸襟,无不为他的书法创作积淀了肥沃的壤土。袁先生的笔墨语言是一种儒学的修身,道学的养性,禅学的释怀,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至境。

袁先生不是书法狂人,却俨然书法行者。在前人的路上顾盼而笃思,于无路处架桥而独行。袁老师在笔法上妙出慧心,以适己为宗,独创了一套拳头执笔法,打破了传统的笔法固念,引书法界一片哗然。然袁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寂寞的前行,却与经典殊途同归,书法作品不仅没有因笔法的迥途而在艺术上渐行渐远,却因为适合自己而如虎添翼,引众家媒体纷至沓来,津津乐道。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亚洲日报》、日本的《书道》、菲律宾的《商报》等报刊媒体,都曾对袁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过专题报道,并给与高度的评价。

道法自然,自然于心。胸有成竹则下笔万竿斜,山人授计奈何依旧失街亭。袁先生在书法创作上敬畏经典,但不迷信权威;崇尚变通但不故弄玄虚。书法作品中,无一字荒率空浮,无一处逞才使气,遇之非深,即之愈希。潜气内转,超韵漫书,诚如先生所言:飘然欲仙入圣境,管他何门又何派!

先生各体皆涉,尤以行、草见长。品读先生的书法作品,仿佛与弹铗而歌的游侠仗剑天涯。先生率意任侠,萧逸散淡。凭空落笔,若鹜落霜洲,肘腕挥运,墨舞如龙,或若波诡云谲,或若电光石火,高健明快而不失温婉,疾雨飞檐,线条老辣苍劲而更见灵动。忽如楚峡云归,顷而高阳人散。不冗不复,笔若连环。或极希微之至,或尽潇迈之盈。水天溶漾浮醉袖,超韵漫书翰墨香,通篇洋溢着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体察物情,含味心境,成就了一位文史积淀深厚、笔墨技法精湛的谦逊书家。王岳川先生首倡的文化书法,陈振濂先生坚持的主题技法,贯汇于袁维学先生的大成书法。书法江湖,高手云集,华山论剑,袁先生岂肯煮酒?

意气神游云霄外,骤雨旋风笔底来。

飘然欲仙入圣境,管他何门又何派!

(作者:朱鸿杰)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