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何冰玉,来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16日语系学生。今天我将通过这篇文章简要为大家阐述自己对于“共享经济”这一经济模式的理解。
自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地铁口,排满了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所谓共享,作为走在社会主义制度康庄大道的中国人民可谓是耳熟能详。可是认真深究一下,对我们平头老百姓来说,共享,共享,共享的到底是什么呢?
共享经济的新形态自实施以来就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对于共享单车,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运营模式和社会影响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共享单车自开市以来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节能减排,更是积极响应了全球低碳生活的号召。当然,也有人认为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性的考验,没有强有力的政府监管,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去约束,使中国普通市民面对着一个强大的道德考验。
知乎一名优秀回答者对于共享单车的如此说:商业模式本身并没有多少市场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商业模式背后的资本力量。被资本盯上的共享单车市场,在2016年底突然间就像超越了网约车般神奇崛起。然不到短短几个月,最为人所诟病的现象,竟然不是用户投诉共享单车,而是共享单车被忍气吞声般残酷破坏或滥用。
君不见北京朝阳区维修点近十位维修工人每天将要面对600余辆需要维修的单车,而据维修工人所说,这些“受伤”的单车中很多都是因为人为破坏所导致。笔者曾经亲眼目睹过某市市民在公共场合将单车肢解:单车车座被拆卸,车胎被恶意扎破。俗话说:一人动心,十人起念。当没有公德心的市民在公共场合出于个人利益需求的考虑,毫无顾忌地拆卸单车的时候,旁观者出面制止的少之甚少,但是因为这样的举动勾起内心邪念的却又不胜枚举。
所谓共享应当建立在有一定经济,社会基础的共享主义社会,笔者私以为,从我国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客观来看,最大化的实现共享单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积极方面是有一些遥不可及的。共享单车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物,但他与当下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不甚符合,我们的经济基础现在还不够坚固,我们的社会诚信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我们人民的思想还有许多并未达到这样一种高度。
但是,如果提出这样一种,与共享单车相似,更贴合当前中国国情,却又与共享单车不同的创业模式呢?是的,这是今天我要和各位着重探讨的一点。
最近,漳州青年林德生投身传统水果行业,新创立了“无人售卖,共享水果”这一与共享单车相似却又不同的创业模式。林德生提出“要打破传统水果行业偏安一隅的局限,利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使传统水果行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大化迎合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更进一步引领传统水果行业转型”。这一番话体现出的理念和抱负深受知行创业发展中心总经理兼大学生创业导师邓小忠老师认可。邓小忠老师认为应该有更多有公益情怀的企业家,创业者,像林德生先生这样善于思考,把握机遇,做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