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一唱千年。但是,今天的中国伴随着现代化的工业文明的到来,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这生命之河,将流向何处?又怎样为这片土地提供永续之脉?
中国,世界上人与自然关系最紧张的国家之一,世界上近1/5的人口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蜿蜒流淌,灌溉着黄土高原。然而,人类过度的开发消耗,也让这块曾经生长过茂林巨树的土地,遍布光山秃岭。如果我们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间,不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没有了依托。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守住绿水青山,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观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位置,而且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率领全党,强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补上制度短板。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转向应用全局观、系统观来进行统筹推进,更加符合建设美丽中国的诉求。
然而,资源的紧缺性、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破坏的严重性,已经不允许我们再像其它领域那样,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来推进改革。这需要中央制定一个顶层设计,从上往下去推动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改革推进到深处,所遇到的难题就像一筐螃蟹,抓起一个,又牵起另一个。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更是如此,不仅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环环相扣,而且大家在改革的认识上也不统一。前年9月22日,被誉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关键文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社会公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被锁定在这八项制度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个顶层设计方案,是为了解决过去改革任务过于碎片化和部门利益导向的问题。方案当中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填补了一些空白的基础性制度。
思想上的雾霾不除,空气中的雾霾就不可能根除。只有有了先进的理念,才会有领先的改革。对于一些官员来说,政绩观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彻底改变的。在一些地方,干部嘴上不再“唯GDP论英雄”了,想法里、做法里、骨子里,还是在“唯GDP论英雄”。他们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只需停留在口头、“做做样子”即可,把中央提出的“污染终身追责”全当“耳旁风”。有的企业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迟迟不肯上马治污减排设施,要么有了设备却在高额的费用上打起了“退堂鼓”,抱着侥幸心理,总认为违法排污单位那么多,“按日计罚”的“杀威棒”何时才会落到自己身上。但是,只要你不停止违法行为,每天都给你计算相应的罚金。钱多没有时间多,违法成本相应提高。环保不是一天的事情,需要我们持续地努力,久久为功。从大开发到大保护,思路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进步。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每一个在任的干部,每一个离任的干部,都要面对时代的拷问、制度的拷问。“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要以时代为己任,以责任为担当。这是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的家园。这一草一木,这一山一水,都和我们的今天息息相关,都与我们的明天紧紧相连。中国正在推进的这场深层次、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变革,不仅将改变中国,也将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改革者对人民最庄严的承诺,对永续发展的无悔担当。不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道路有多远,我们都会坚定决心、树立信心、保持恒心地走下去,行稳致远、勇往直前。
(通讯员 张锦林)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