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东北大学上演东大版“感动中国”
2017-07-01 17:25:30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Admin  分享:

 央广网沈阳7月1日消息(记者徐志强 通讯员王钰慧)日前,东北大学举行纪念建党96周年表彰大会暨“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会。这个被称为东大版“感动中国”的推介会,以讲述师生奋斗故事的形式传递校园好声音,再现教学科研一线的火热奋斗场景。推介会由“求实、笃行、担当”三个篇章组成,每个篇章以事迹短片和人物现场访谈的形式,深入挖掘并分享优秀师生团队、典型个人的奋斗故事和其中蕴含的东大精神。

  上她的课需要起大早排队抢座,窗台、过道、讲台前,教室里所有的空地都挤满了学生;走在校园里,经常有学生叫她“亲妈”,这就是理学院副教授邵新慧。在洪水袭来仍然坚守科研岗位,实施联合班导师工作制,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这就是冶金学院有色金属冶金研究所党支部。蝉联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冠军,在丛德宏老师带领下组队17年、参赛14次、奋斗5000多个日夜……这就是“拒绝平庸、挑战极限”的Action创新团队。“求实”篇里,讲述了师生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立足自身岗位,干在实处、开拓创新的故事。

  “课特别多的时候,我都是嗓子冒烟,最后扶着墙讲完,完全顾不上形象了。”在新疆支教团事迹短片中,支教成员毕洪山回忆了自己的支教生涯。支教团年龄最小的成员,22岁的门添力每周 22 课时,一共带 5 个班,一个人要批改 173 份作业,备课、修改作业是他业余时间的全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80”后博导丁辰教授学成归国、全身心扑在科研教学一线,他和学生孙天舒奋战7个月,证实了在病原菌的研究中应该针对不同组织器官进行独立评估,成功推翻了美国隐球菌研究领域知名教授彼得·威廉姆森“整体分析”的论断。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与粉体工程研究所在韩跃新教授的带领下成功研制悬浮焙烧技术,建成年处理粉矿165万吨的悬浮磁化焙烧选矿生产线,可实现年创效过亿元。“出好矿、选好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都学校最好的回报。”韩跃新说。“笃行”篇里,展现了师生“在干中谋突破,在干中促发展”的风采。

  “我一直觉得自己得到太多、付出太少,所以有一份报恩的心,要尽己所能为学校再做点什么,对于我来说,付出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当白发苍苍的理学院谢绪恺教授走向讲台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92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为学生撰写高数辅导教材的老教师致敬。2015年,90岁的谢绪恺深感高数教材内容偏重演绎推理,学生学习起来倍觉吃力。他决定写一本接地气的高数参考书,让学生尽快地手握“高数”这块工科“敲门砖”。手写22万字书稿,手绘100多张图表,10余次校稿……2016年12月,《高数笔谈》出版了,谢绪恺把全部的稿酬都用于购买这本书,赠送给学生、同事和同行们。在“担当”篇中,著作等身的樊治平教授不顾科研教学和管理的繁重任务,主动请缨担任班导师。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帅16年如一日用爱陪伴学生成长,她身患甲状腺恶性肿瘤,住院期间还通过微信和短信的方式交代工作,术后仅4天就回到工作岗位。

  推介会以师生们日常学习工作中平凡的故事、真实可感的细节生动再现了东大人不凡的业绩、感人的情怀和无私的付出。“‘讲述·东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会’正是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身边的人,从而激发广大师生见贤思齐,在平凡的岗位上勇担重任、履职尽责,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东北大学党委书记熊晓梅表示。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