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贵报发表的《披露“十大环保谣言”的多重价值取向》,道出了公众的声音。环保谣言使人心慌乱,辟谣理应以事实和科学为准绳,使人心得以重新凝聚。环保谣言之所以具有很大杀伤力,往往在于公众的知识和素养有待提升。
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发展迎来拐点,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对污染企业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应当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等加快技能改造、产业升级,真正从源头堵住污染源。
不管是大气污染、水污染,还是土壤污染,成因都比较复杂,管护是个系统工程,又牵涉到不同地域,诸如大气污染,城市由于定位、功能、产业布局等存在差异性,汽车尾气排放、废气排放、工地扬尘等导致的空气污染,传输规律和途径有哪些问题,更是“技术活”。
有关部门应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研判,为治理提供权威、高效的科学支撑。依靠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设计更严格的标准,治理方案有的放矢,特别是匹配相关法规,建立信息共享、执法联动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真正使环境得到治理,还民众一方蓝天碧水,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