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  
青岛农机跨区作业量锐减四成 或受农机补贴政策影响
2017-05-20 19:00:31  来源: 央广网  作者:Admin  分享:

 央广网青岛5月20日消息(记者王伟 青岛台雷蕾 平度台杨龙)青岛市19日举行“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出征仪式,30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将赴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开展跨区作业。记者调查发现,因受农机补贴政策的影响,今年青岛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比往年减少了2000台。

  农机跨区作业,是为了更好发挥农业机械价值、巧打不同地区作物成熟时间差、降低农民收获成本的一种联合作业形式。农民省心省力,农机手“捞金”,多赢的局面使跨区作业一直红火着。但今年,青岛地区外出作业机械从往年的5000台锐减到3000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青岛平度市蓼兰镇农机手王现礼告诉记者,他从2000年开始,连续参加当地组织的跨区作业,到现在已经17年了。但最近几年,王现礼感觉无论是平度还是别的地方,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械都在减少:“现在有些车出去不挣钱就慢慢的减少了,当地也有添车,车现在也开始有了,但是他那里经济条件不行。”

  平度市农机局副局长石现进告诉记者,全国各地农机保有量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增加很快:“通过十多年购机补贴的带动,全国小麦收割机目前保有量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基本上当地的机具已经基本上满足夏收作业的需要,这是现在跨区作业出的机手减少最重要的一点。”

  据了解,十几年来,随着物价上涨,跨区作业成本也逐年增加。抛去机械折旧,雇工、油料、运输、维修,还有食宿的费用,尤其是雇工成本提高很大,这都提高了跨区作业的门槛。石现进:“现在机手雇佣一天要400元,过去100、150就行了,去年200、300百元今年就要达到400元,机手的工资成本增加了,相对来说机主的收入就减少了。”

  石现进说,他已经连续十几年带领跨区作业队到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参与小麦机收。让他感受最深的,是这些目标地区对待跨区作业机械,从一开始的来者不拒,到现在的挑挑拣拣。石现进分析说,并不是当地老百姓有意刁难,而是农机增多之后,他们对农机作业水准的要求也在提高。比如说留茬高度从不讲究到要求不高于十公分,从秸秆随地倒出到秸秆粉碎还田甚至打捆运走,都要求农机手更专业,农业机械更先进:“老百姓看到收割机上标注8、7、6公斤我就要这个大的,之前小的可能就无人问津,虽然我也去跨区作业了,但是当地的领机人就不要小喂足量的机器,对当地领机人来说它的收益就少了,效率就影响了领机人的积极性,影响了老旧机主跨区作业的积极性了。”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影响,加上农民对农机具先进程度和作业机手操作水平要求的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区作业农机的数量。但从供需关系上看,跨区作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会一直存在,不过会优中选优。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