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圆明园青铜“虎鎣”亮相国博
2019-02-02 16:52:32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圆明园青铜“虎鎣”亮相国博

  展览为期一个月 观众可以从器型、铭文、功能等多方面了解“虎鎣”

  “虎鎣”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后,国家文物局等各方共同努力,最终推动了“虎鎣”回归祖国。“虎鎣”被掠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如今,“虎鎣”从流失海外到重回祖国并入藏国博的坎坷历程,再次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巨变。

  展览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昨天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在故土接受了国人的目光巡礼。在国博为其开辟的专场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从器型、铭文、功能等方面了解“虎鎣”的特点、用途,还能通过“虎鎣”被劫掠的过程了解圆明园曾经遭受的历史浩劫。

  展厅里,原本光秃秃的“虎鎣”有了一个紫檀云纹灵芝形器座,用以彰显其源于清宫旧藏的特殊身份。这个底座高6厘米,重0.895千克,应是清宫“造办处”制作。

  据介绍,“虎鎣”的名称主要依据其流管上的卧虎造型而来,从形制、纹饰和铭文特征来判断,它应该是西周晚期的器物,距今近3000年。“虎鎣”其实是一种水器,经常与盘相配合,在祭祀时作为盥洗之用。通过X-ray探伤分析,“虎鎣”保存完整,未见明显的后世修复痕迹。在x光下,甚至可以看出盖顶有铭文和龙虎组合纹。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件西周“瑰宝”,国博此次专门为其开了“专场”,从器型、铭文、功能、纹饰、器座等多方面全景式展现“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详细介绍对“虎鎣”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对它从流失到回归的历史过程进行呈现。据悉,这是国博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展览预计展期1个月,面向观众免费开放。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专题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 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今日推荐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