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飞龙:蒙语“牵手”人工智能的拓荒者
2019-01-15 09:53:25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3日电 题:飞龙:蒙语“牵手”人工智能的拓荒者

  作者 陈峰

  “我就是蒙古族,所以我对于蒙古族的语言、文字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让蒙语不断发展传承是我的心愿。”13日,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飞龙向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飞龙除了是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同时还是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内蒙古蒙古文信息化学会副秘书长。自2006年起,飞龙开始从事蒙古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在这十余年中,他参与研发的一系列蒙古文信息处理系统,逐渐实现了让机器能听懂蒙语、开口说蒙语的功能。

  飞龙告诉记者:“蒙古语语音识别、语音成合系统的形成,让蒙语与人工智能接轨,进一步助力蒙语在教育、气象、交通等多个领域的运用,从而也让蒙古族文化永葆活力。”

图为身着蒙古族服饰的飞龙(右一)。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这些年飞龙参与了西里尔蒙古文与传统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奥云蒙古文整词输入法等多个蒙语智能系统的研发,其成果填补了国内蒙古文信息处理的多项空白,对蒙古文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以飞龙为第一完成人发布的“西里尔蒙古文与传统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使用用户已遍布中国、蒙古国、日本等国家,使用量已超过400万人次。

  2018年12月27日,飞龙所在团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达到自然人发音水准的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奥云2.0正式发布,该系统填补了市场上没有应用水平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的空白。

  谈到奥云2.0的研发过程,飞龙向记者讲到:“‘奥云2.0’的研发设计耗时两年,为了使它尽可能达到自然人发音水准,我们将蒙语语音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标注,仅一个小时的语音,标注往往需要花费一个半月之久。”

  不仅如此,“奥云2.0”的研发还克服了蒙古语现有语音文字库资源稀缺及蒙古语语系复杂等难题。“但是不管多难,我们始终不曾放弃,最终才有了‘奥云2.0’的成果。”飞龙说道。

  记者了解到,在蒙古文信息化领域,飞龙拥有以第一完成人申请的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2项。多次出访美国、日本、蒙古国、土耳其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后,飞龙更加确定蒙古文的发展要与科技与人工智能接轨。

  “蒙古文信息化的建设,对于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护及传承作用,所以对于蒙古文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的研究,我从前在做,今天在做,今后也会继续研究下去,为蒙古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而助力。”飞龙说道。(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专题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 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今日推荐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