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通讯:中芬画家的水墨对话
2018-12-21 10:35:49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通讯:中芬画家的水墨对话

  新华社赫尔辛基12月18日电 通讯:中芬画家的水墨对话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借助语音识别翻译软件,画家虞村与几名芬兰同行交谈甚欢,画廊里不时传出朗朗笑声。

  虞村从事艺术教学36年,刚刚从教授岗位退休。缺乏外语基础的他喜欢通过查字典,在自己的画作中添加外文单词,其中不乏英文、韩文和日文,甚至还有希腊文。

  为参加此次中芬当代水墨艺术展,虞村特意把芬兰总统尼尼斯托的形象呈现在宣纸上,轻松幽默的本真画风令来宾忍俊不禁。中外艺术家在这幅画前席地而坐,欢笑着合影留念。

  “语言不通没关系,人的天真本性是相通的。我的作品体现了原本的天性表达。我想这是受到外国同行喜爱的原因。”虞村对记者说。

  米娅·瓦伊雷从2009年开始用水墨作画,尤其喜欢人物素描。她用削尖的芦苇杆制成画笔,蘸墨将模特的瞬间动作快速记录下来。她认为,水墨颇具质感,具有油画颜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芬兰艺术家米科·伊尔马里·哈利凯宁带来的水墨涂鸦《加西莫多》颇受虞村的好评,显示出掌控感性表达的高超能力。

  哈利凯宁十分喜欢中国画家梁越的作品《肖像》。在他看来,这幅画以淡墨衬托浓墨,有厚重感,却又不失活泼,很有力度。哈利凯宁认为,中国当代水墨画家既有历史胸怀,又突破了传统束缚,从而与西方当代艺术家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哈利凯宁和瓦伊雷认为,水墨这种纯天然的绘画材料“极具表现张力”。

  钟爱中国水墨作画的瓦伊雷对水墨作品的装裱工艺同样兴趣盎然,不断向梁越询问装裱专用纸张的特性、面浆糊的制作方法等。听说梁越认识一位国际绘画交流项目组织者后,她立刻托梁越发邮件报名,希望去北京学习国画装裱技术。

  采访中,梁越表示,当西方艺术家借鉴中国水墨画法进行创作时,“中国画家如果能在创作内容上更关心身边的事物,而不是单纯地临摹和怀古,会更好地融入当今世界”。

  此次画展15日开幕,汇集了3位芬兰画家和7位中国及海外华人画家的50幅当代水墨艺术作品。展览策划人、旅芬艺术家林子红说,水墨作为绘画材料已走出国门,作为一种技法也被西方所借鉴。“在水墨为媒的对话中,东西方艺术家拓宽了视野,互通有无,惺惺相惜。”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专题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 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今日推荐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