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探访600年“湘南第一村”:“朱颜”未改 生机焕发
2018-10-22 15:04:40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探访600年“湘南第一村”:“朱颜”未改 生机焕发

  中新社郴州10月22日电 题:探访600年“湘南第一村”:“朱颜”未改 生机焕发

  作者 王昊昊 鲁毅

  登高望远,360多栋保存完好的明清历史建筑鳞次栉比,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风格在薄雾中犹如一幅水墨画;走进细看,栋栋古建筑都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尽显历史的古朴与沧桑。

  这就是拥有中华历史文化名村、“湘南第一村”等头衔的板梁古村。记者近日特意探访了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感受其古韵今姿。

  板梁古村位于湖南郴州永兴县高亭司镇境内,始建于宋末元初,鼎盛于明清,全村同姓同宗,是一个单亲衍生发展的古村落。

  走过一座由青石铺就的三孔桥,便步行进入了古村。该桥名为“接龙”,有接龙气之意,历史的沧桑在青石板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

  古村内的街道都是石板路,将一栋栋古建筑串联起来,可谓是四通八达,初次到访,颇有“迷宫”之感。板梁村党总支书记刘智雄指着一米余宽的石板路说:“这条穿村而过的石板路就是金陵古驿道,向南可到广西、广东,当年杨贵妃要吃广东岭南的鲜荔枝,就是由这条道骑马传送的。”

  踩着青石板,穿行于一栋栋古建筑之中,庙祠亭阁、旧私塾、古商街、古钱庄、古民居等一应俱全,不少古建筑至今仍有村民居住,看到记者一行,他们还不忘招呼大家买点摆放在自家门口的红薯酒、甜酒、红薯片、鱼干等土特产,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众多古建筑中记者最感兴趣的是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润公厅,建筑结构使用了卯榫结构,没有用一颗铁钉,厅堂墙上还留有“忠孝廉节”四个字。刘智雄说,这是板梁村的古训,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板梁人就将其浓缩到这四个字里。

  “全村现有500余户,其中约90户居住在古建筑的老房子里,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刘智雄告诉记者,房子有人住才有灵气,才能更好地保存下来;一些空房子长时间没人住,就破损、倒塌了,“正因为有了这些老人,板梁古村才充满生活气息”。

  68岁的刘俊武与妻子住在老房子里,闲暇时在家门口卖些藠头、野菊花等作物。他说,自己不愿搬、也不会搬出去,“这里就是我们最后的家”。

  如今,板梁古村已成为中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感受600年来的古今碰撞。

  来自浙江的杨宏杰今年在古村开了第一家轻音乐吧,让游客有一处休闲、歇脚的地方。他将板梁比作还未发展的乌镇、西塘,希望能在此吃下一大块“蛋糕”,虽然这条路暂时看起来遥不可及,但古村的底蕴、美景让他有此底气,“将来游客多了,还可以做民宿、餐饮”。

  刘智雄说,板梁村成立了旅游公司、古村文化研究会,专门负责旅游开发。古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现已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将来他们将鼓励更多村民住进古村,并引进有保护古村落意向和情怀的人士来此投资,让古村焕发更强的生机。(完)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专题

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产生中央领导机构 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



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今日推荐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