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贵州省盘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赢得重大机遇、取得重大成绩,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6年,盘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0.2亿元,位列全国百强县第74位,较上年提升9位,连续四年实现进位。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适宜居住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养生目的地”、“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殊荣。2017年6月23日,历经18年峥嵘岁月的盘县正式撤县设立县级盘州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盘州改革快马加鞭未下鞍,全面深化改革,盘州足音铿锵。
掌舵对标,使命担当扛在肩
市委深改组始终坚持向中央、省委、六盘水市委深改组对标看齐,保持改革定力和韧性,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书记、市长扑下身子亲自抓、带头干,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
进入改革施工“高峰期”,盘州市精准对接中央、省委、六盘水市委的改革部署,紧扣制约盘州转型发展的瓶颈障碍,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确细致制定改革要点,每项改革事项均确定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全程“挂图作战”、到点验收。做到凡是中央出台的改革方案,及时学习;凡是省委明确的改革事项,及时跟进;凡是六盘水市委明确的改革事项,及时对接落实。做到群众关心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
精准聚焦,改革闯关结硕果
踏准发展的鼓点,紧盯转型升级的节点,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坚持多点精准发力、深度用力、加速闯关,一大批体制机制难题相继破解,一大波改革动力活力竞相涌现,为盘州转型发展、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围绕“四个更多”和“六个更加”要求,推动“三变”从盆景到风景到园林,把“三变”抓得更规范、更扎实、更有效。建立健全股权合作、资金整合、产业带动、经营主体培育、产权交易、权益保障、风险防控等机制,推动形成一批“三变”改革重大制度成果。建好“保底分成+务工收益+经营收益+股权收益”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入股就有分成、务工就有工资、见效就有分红,保障了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在“三变”改革中稳定获利。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村(居)为单位成立506个村级合作社(公司),建立“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股权纽带引导农户入社发展,大力实施“三变+”融合发展。目前,“三变”改革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农户入社率达82.3%,累计实施农业产业135.66万亩,15个景区带动20余万人增收,解决847名城市低收入居民稳定增收。
脱贫攻坚改革深入实施。全力推进全市“四大战区”脱贫攻坚,做到市有指挥部、乡有扶贫团、村有工作组、户有包保人。聚焦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扶贫、全域旅游、全域文明“五个全域”,以“三个合一”(贫困村出列与小康村达标合一、现代农业与全域旅游合一、人居环境整治与人文素质提升合一)、“211”集团帮扶模式(即1家金融机构和1家平台公司整合不低于1亿元资金帮扶1个乡镇)等为抓手,持续整乡整村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大力实施教育、医疗扶贫,精准兑现教育扶贫补助,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教育扶贫补助贯彻落实“五个三”经验,推出规划、施工、运营等“6个三同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有收入、能致富。紧盯脱贫摘帽目标,围绕提高“两率一度”和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制定出台脱贫攻坚“1+30”工作方案,确保2017年实现贫困县如期摘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扎实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力在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消化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研究制定“1+12”配套改革方案。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企业建基地,围绕基地上项目,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接二连三”,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启动建设农业示范园区30个(省级10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3个,打造农业产业基地4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
“放管服”改革有序进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牢牢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培育不足、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目前,清理县级行政机关权力清单2990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4项,取消和暂停收费项目91项,实现了应接尽接、应放尽放、应减尽减。细化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全市310项行政许可及164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流程进行了重新审查和论证,精简了74个办事环节,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1.37%,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在柏果等5个乡(镇、街道)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共下放245项行政职权。有序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目前,共办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2503本,新办、更换、换照“一照一码”5897本。
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拓展。科学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盘活和用好国有经营性资产资源,相继成立了宏财、水投、交投、能投、旅文投、农林投、古城等7家平台公司和1家地方担保公司,2016年,7家平台公司总资产规模达671.4亿元。将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注入,通过平台公司进行集中管理经营,形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良好格局。强化对平台公司的监管,完善平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平台公司向实体经济转变。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等方式融资合同金额248亿元,累计投资建设项目超70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完成投资超600亿元。
煤炭产业改革提质增效。举全市之力支持煤炭产业发展,强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采掘机械化、环境生态化的“三化”建设,机械化矿井比例达75%。抓好专业化管理,建立煤矿诚信体系,防止违法开采和税费流失。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标准,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确保“零事故、零死亡”。大力实施兼并重组,目前已批复实施方案69处,批复产能6020万吨。同时,在兼并重组中,推进资源变资本,整合优质资源上市融资。抓好煤层气开发,按照“把有害品变成有利品、把安全做成产业”的理念,编制煤层气开发规划,制定了“气化盘州”目标,既保住了安全,又推广运用了新能源,促进了经济发展。现在,一批批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落地,施工钻井58口,建成瓦斯发电站35座,装机容量11.9万千瓦。
城乡改革发展协调推进。立足六盘水市委对盘州市发展的新定位,以产城景融合为统领、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发展,成功打造了“两河新区+中央森林公园+红果新城”的产城景融合发展案例。坚持“多规融合”,统筹推进现代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态产业一体化建设。加快国省道、县乡道提等改造和通村油路、通组公路建设,形成城乡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城乡供水、供电、排污、环卫、通信、集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镇全覆盖。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做好“旅游+”大文章,力争实现全域旅游、城乡改革发展、脱贫攻坚共赢。
基层党建改革联动实施。充分发挥党组织基层发展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创新“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模式,组建联合党委22个,覆盖村(居)146个,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联动发展、区域开发、社会共治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政府向村(居)购买服务,整合资金2.6亿元,选取计生、禁毒、维稳、环境整治等四大类28项操作性强、符合村(居)自治职能的事项作为政府向村(居)购买服务的重点内容,用购买服务强化村干部、网格员职责,用制度管理村干部、网格员,增强了村集体脱贫攻坚凝聚力、战斗力,强化了社会管理,有力化解了各种矛盾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以村为单位组建234个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深化党建促脱贫,选派5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锻炼,招考10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村(居)任职,进一步夯实了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五创”改革创新实施。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创”工作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机结合,制定《盘州市联合惩戒严重失信行为实施方案》和“五创”攻坚22个专项整治方案,创新提出“135”创建工作模式,即建立一个对信访、环保、城管、乱搭乱建、非法运营、安全生产、涉毒人员管理等重点领域失信行为界定和惩戒的诚信平台,强力推进“五创”,实施“五管”(管领导、管部门、管行业、管乡镇、管村居),做到“五统一”(统一机构、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督查、统一问责),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推动任务逐级落实。
督查调度改革持续夯实。出台全市工作调度和督查制度,构建五级督查机制,按照分级负责、台账对标、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痕迹管理、签字背书、督查落实的原则,明确各层级的督查责任,按照月、旬、周、日的要求调度督查到村到网格员,做到督查全覆盖,形成层层履职尽责、上下联动共谋、干群齐心合推的良好工作格局,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清单化、调度常态化、督查台账化,确保“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切实提高了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全市上下正以“朝受命、夕饮冰”的使命感和“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始终牢记使命,高举改革大旗,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精准按下改革“快进键”,奋力跑出改革“加速度”,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推动盘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供稿:盘州市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