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滚动  
大学生村官:以“青年的名义”为民谋利
2017-05-26 19:53:40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Admin  分享:

随着“就业难”“公考热”的持续升温,众多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忧虑自己将陷入“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由此,不少的大学生选择村官这条“捷径”。认为村官难度小,基层任务少,可以“边就业边择业”。然而,仍然有不少有志青年专攻基层,立志在岗位上做出一番成果,造福一方百姓,以“青年的民义”为民谋利。

青年一代是我国全面建小康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军。尤其是大学生村官,扮演着“青年”与“官员”的双重身份。作为青年,他们朝气蓬勃,一股建设基层的热情喷薄欲出;他们思维活跃,很多新点子跳出旧框架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做法巧妙,善于用“巧劲儿”干“重活”,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但辩证来看,作为官员,他们缺少经验,工作开展难以在千丝万缕中找到头绪;他们思想不成熟,许多想法新颖却不符实际;他们缺乏耐心,难以达到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失败一千次也不放弃的境界。如何提升自我,更好地以“青年的民义”服务基层,是大学生村官的人生必修课。

学习是基础。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则是“工作有息,学而无尽”。一是要向书本学习。温习党章,坚定理想信念,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能把“村官”看作是仕途跳板。须端正心态,做到“身在农村,心在基层”。坚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新方针政策、跟紧时代步伐、汲取新知识为自己“补充营养”。二是要向人民学习。缺乏经验是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的劣势,但并非无能为力。遇到问题,要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向当地群众请教,要“不耻多问”。自己想出一个方案,需要跟当地的同志多多交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不断完善。

实践是保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在充分做好理论准备的基础上,付诸行动。一是要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再“说话”。很多干部口才不错,文笔甚好,上交的汇报材料妙笔生辉。然而由于缺乏实地调研实例,终究是纸上谈兵,缺乏活力。要从实际出发,对本地情况烂熟于心。二是要主动出击,解决问题。有部分干部在其位不谋其事,只等着混满服务期为自己镀金,安顿好了自己,却委屈了人民。也有些同志实地考察了,也了解了问题,但局限于此而无作为。发现问题是第一个步骤,解决问题是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最近朋友圈流传一个“85后耶鲁才子”秦玥飞从年薪百万的学霸精英“沦落”到洗澡都困难的故事。这位大学生村官自愿扎根基层,以理想信念为支撑、以知识创新做保障,带领村民致富建设新农村,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是他的真实写照。大学生村官理应如此,“在悉心耕耘大地上,埋下理想果实,洒下青春的汗水”,才能更好地以“青年的名义”为人民谋福利!(供稿人 黄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