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师烨东
电影放映前长时间的广告曾让不少观众苦恼,有人甚至因此将影院告上法庭。
观众可能不知道的是,这短短10分钟的广告,包含着映前广告与贴片广告,属于交叉着电影和广告的一个产业,而去年仅仅是其中的映前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0亿。
映前广告的市场里,目前已经有比较固定的几家从业公司及运行规则,但如今这个市场又迎来了一位搅局者——星火传媒CEO林水洋告诉壹娱观察,其搭建的映前广告平台,谋求打破以往的打包计费模式,按电影上映后实际上座人次来结算广告费。映前广告的市场,或将迎来一个颇有趣味的竞争局面。
映前广告2020年市场规模或达200亿
电影放映前的广告一般都有十分钟左右,当前大部分广告都分为映前广告与贴片广告,即电影开映前5~10分钟为映前广告,龙标前的5分钟为贴片广告。这其中临近放映前的贴片广告多为制片方相关的影片预告,而映前广告则是商家在影院、院线/影投投放的广告。
电影放映前广告的时间并没有行业规范与固定限制,因此往往容易出现十余分钟甚至二十分钟的广告放映,或者是已经超过电影的放映时间点仍然在放映广告,这一度让不少观众苦恼不已,甚至有人因此将影院告上法庭。
国内某院线市场经理A告诉壹娱观察记者,上述乱象现在在很多院线及影投已经逐渐消失,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院线都尽量将映前广告控制在5分钟之内,且很多院线、影院对广告片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影院经理都知道广告会降低观众的观影感受,但是广告仍然源源不断出现的原因就是这能为影院带来不菲的收入。北京市某影院经理告诉记者,其单店八个影厅一个月3分钟左右的映前广告大约需要5万元。CTR广告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2015年,单影院的映前广告年收入约在34万元,单银幕广告收入7.1万元。
影院/院线端传统的报价系统,都是最少以厅为单位来进行计算的。国内某影投市场部经理B告诉壹娱观察记者,映前广告的对外报价非常复杂,包括单厅单场价格、单厅包月包季度包年甚至是整个影院的包年价格等等。以前大多是影院自己与商家商谈,现在规模相对较大的院线及影投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将旗下影院的映前广告打包出售。
万达院线则是映前广告市场中的佼佼者。其2016年年报显示,万达院线包含映前广告、户外广告等在内的广告收入达到了16.9亿元,占比公司总营业收入的15.1%,其毛利率更是达到了66.6%。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万达的单银幕广告收入约为27万元,将近四倍于业内7万元的平均水平。
广州万达电影城(白云店)映前广告
与电视、报纸等广告接连下滑不同的是,映前广告近几年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速。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