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评论  
张员启:防“虐童”整队伍要与提高广大幼师地位一起抓
2017-11-27 16:45:45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张员启  分享:

“红黄蓝”及多地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社会影响恶劣,不但给受害幼儿及家庭造成重大伤害,也给我国学前教育机构整体形象和整个幼师队伍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当前,在各方面雷厉风行的工作下,相信更多的事实真相会进一步还原,法律也最终会给大家一个公正的说法。

 

一些事件往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在多种原因中,又存在着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等。要从根本上遏止和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那就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冷静,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从中找出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和共性原因,抓住问题的主要环节,然后精准发力、一抓到底,变“坏”事为“好”事,通过典型事件从而解决全局性、瓶颈性问题。

 

“虐童”事件的屡发,反映出一些部门和园方存在监管不严、管理不善,也反映出个别教师的人格扭曲、师德缺失和整个幼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亟待加强,必须整顿提高。但客观来讲,无论多么严格的监管、多么严密的制度,如果幼师队伍这个主体本身素质不够高,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敬业意识和自律意识不够强,同时,身份缺乏认同,地位缺乏尊重,待遇难以提高,价值难以体现,心理难以平衡,这些关系自身权益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就理想化的让这些大多数还是刚走出校门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毫无私心献爱心,收起愁脸装笑脸,去无条件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是不大符合客观实际的!

 

首先从身份认同来看,虽然教师有着这样那样的“尊称”,但在教师群体内部,不同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声望,却有着很大的差异,往往是随着教育阶段的提高而逐渐递增,依次是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尽管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要掌握的教育技能与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相比并不相差多少,但实际上,幼儿园教师(幼师)与大学教师(讲师或教授)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可以说是天上地下,相差甚远。

 

再者,薪资待遇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也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依据。在我国,幼儿教师的薪资收入和待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纵向来看,上世纪末以来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提高,但时至今日离《教师法》第25条规定的“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的要求相去甚远;从横向来看,幼儿教师与其它职业的薪资收入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是与同为教师行业的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比较而言,幼儿教师也是处于最底层,而民办幼儿园的幼师更是处在最最底层,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在这种条件下,加之缺乏及时必要的积极引导和人文关怀,许多幼儿教师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既没有社会地位又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还只发这点钱,干一天混一天算了”这样的观念。一个教师本着这种观念去呵护教育孩子,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带来的必定是低端的保教质量。也正因此,他(她)们中的个别人就自暴自弃“破瓶子破摔”,时常对孩子发脾气、撒怒气、出怨气甚至做出“虐童”的极端行为。

 

当然,薪酬待遇与工作表现是分属两个范畴不同性质的问题,两者客观上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主观上决不允许把前者拿来当借口。更毋容置疑的是,“虐童”已经属于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只要发现一起就必须严惩一起。但我们一定要把个别人的过错行为与整个幼师队伍区分开来,把少数幼教机构存在的管理问题与整个幼教行业为学前教育事业所作的重要贡献区分开来。事实上,广大幼师和机构对他(她)们队伍和行业中的这些“害群之马”也是深恶痛绝!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而幼儿教师又是孩子进入集体教育机构的第一任老师,思想品德要求高、专业性强,工作辛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们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幼师队伍建设上,一是必须严格把好入口关,把具备专业素养,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善于与孩子互动交流,热爱这一岗位、适合这一岗位的人选拔到幼教队伍中来。二是要真正落实政策,切实解决好幼儿教师的工资福利、职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提高社会地位,保障合法权益,消除后顾之忧,让广大幼儿教师体体面面干工作,心情舒畅搞教学,开开心心带孩子。三是办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社会欢迎的幼儿教师后备队伍。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让我们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的这句名言为共识,来推动全社会更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关注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也关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最基础的人才支撑,付出每个人应有的努力!

 

(作者系知名学者、青年哲学专家、北京循正医学研究院负责人)

 

编辑:张紫薇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