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热点推荐  
【品鉴岭南】蒋子龙再进东莞观音山采风 盛赞文化大山
2018-11-29 15:59:05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华夏大地山川秀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11月25日,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迎来一批文坛巨匠前来采风,由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蒋子龙老师带团,携众位全国著名作家雅聚观音山,以作家视角感知、推介观音山的自然情怀和人文情怀。登高揽胜,参禅问道,开启了第九届“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的创作之旅。

记者现场获悉,活动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蒋子龙先生;江西省原文联主席兼作家协会主席(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陈世旭先生;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政协文化组副组长、济南市原作协主席、山东文人书画院院长刘玉民先生;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一级作家,新疆文史馆馆员、新疆大学客座教授董立勃先生;苏州人著名作家、书画家荆歌先生;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褚佩荣女士等大咖悉数到场交流。其中,此次采风团团长的蒋子龙先生作为著名作家和中国文化的使者,他先后出访过欧美亚等十几个国家,2012年8月16日获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颁发的首届东方文豪奖。

活动中,采风团一行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先生的陪同下,先后朝拜世界至大花岗岩观音圣像、参观观音广场、沿途欣赏风景、碰撞文学观念。采风途中,众作家不仅大赞观音山的历史文化、名山胜境、禅意境界和佛教风情,还对观音山绝佳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留下了诸多墨宝,以抒赞誉之情。

顶礼世界至大花岗岩观音圣像

观音山历史文化悠久,相传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首处停留之所,其山顶观音古寺,始建于盛唐,故千百年来,青灯不熄,香火不断,为十方信众祈福圣地。25日上午,第九届“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一行乘电瓶车,沿着山路蜿蜒向上,直奔山顶广场。作家们被眼前33米高的世界至大花岗岩石雕观音圣像所震撼,恢弘大气,令人叹为奇观作家采风团纷纷虔心参拜,并拿出相机拍下这神圣的一刻。

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观音圣像由福建的雕刻大师雕刻而成,因受到妈祖文化影响,观音塑像在容貌上与妈祖颇有相似之处。初冬的暖阳为观音像披上了七彩纱衣,使观音像变得更加神圣、神秘。在观音雕像的莲座上,刻有般若菠萝密多心经经文,石壁上篆刻的心经吸引了作家团的细细研究。记者现场获悉,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先生专门为各位作家讲述了观音圣像的寓意、观音诞生、佛教由来以及佛教与婆罗门教、印度文化的关系等。黄淦波先生介绍,“观音山的观音座像高33米,是因为观音有33个化身,寓意着人具备的33种慈悲心,普度众生。而观音融合了四种美德:母爱、慈悲、吉祥、智慧。”黄淦波先生还说到,所有的画家都没见过观音,他们把自己心中对观音菩萨最美好的想象从自己的画中展示出来,无论在什么背景下,都表达对人世间美好的祝愿。

采风团团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蒋子龙老师表示,“我不懂佛法,但来到观音山,在佛光的濡沐下很舒适、轻松。这是我第三次来东莞观音山,每次来都有奇遇、奇观。这不,观音座像前骤降的小雨,打湿不了衣物和头发,是观音菩萨对世俗的洗礼。”蒋老师还表示,“观音菩萨向善尽美,普度众生。在观音像前沐浴佛光,洗去喧嚣都市带来的烦躁、压抑,也让人似乎茅塞顿开,心灵得到升华。双手合十,是对观音菩萨的尊重。”

繁花盛放吸引大咖驻足合影

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群山环抱,素有“南天圣地、百粤秘境”之美誉。虽已进入小雪时节,但观音山公园里树木依旧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宜人的岭南气候给采风团的作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惊喜的是,11月下旬进入异木棉盛花期,漫山遍野的异木棉花更是把作家们给吸引住了,纷纷拿出相机,合影留念。蒋子龙老师表示,虽然多次走进观音山,但所见之景既熟识,也陌生,熟识在于观音山人一如既往的热情和情怀,陌生则因为景区不断提升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所以每次都会带来不一样的震撼!“现实如此之美,我的创作也要有所出彩才能不负这份相遇与感动。”

作家采风团在从观音广场下来,走进寂静深幽的森林公园,体验“天然氧吧”的魅力。作家们一致认为观音山不仅极具岭南佛教文化特色,而且自然景观丰富,人文底蕴丰厚,是作家采风写作的一个好去处。作家们驻足休憩时赞叹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耀佛丛林洗心洗脑又洗肺,让我文思如泉涌,回去一定要写首诗!”

“这不仅是观光洗肺之旅,更是赴一场与心灵碰撞的创作之约。”作家们认为,在千山万水浸润下,观音山文化积淀历时已久,底蕴深厚。观音山人坚持保护自然资源,创新发展康体文化、佛教文化、公益文化、文学文化等特色文化,凝聚着观音山文化的精髓。这座文化名山的生态文化、观音山人精神及文学情结,引得作家们齐赞叹。

人文与美景成就文化大山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不可分割,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据了解,“品鉴岭南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