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北京市文化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上)
2017-11-03 07:20:31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编者按

    昨天,北京市文化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举行。

    会上,来自新闻出版、电影电视、市属艺术院团及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9位代表,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首都文化建设为主题,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前进的指路明灯”“牢记作家的使命和责任”“为新时代的中国原创剧目发展而努力”等角度,交流学习感悟和体会。大家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关注现实、贴近人民,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实现公共文化新要求,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要求,首都文化界要按照市委部署,坚持首善标准,全面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的实践创造中、在新的历史进步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理念,推动形成与全国文化中心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创造与文化进步,推动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相激荡的精气神,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

    市宣传文化有关单位负责人,市属文艺院团及部分影视、出版机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牢记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刘庆邦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前进的号角,让人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对报告中关于文化、文艺的论述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同时提倡“四个讴歌”“三个讲”,要求抵制“三种俗”。“四个讴歌”即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三个讲”即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必须抵制的“三种俗”即低俗、庸俗、媚俗。这些重要内容为我们写什么,怎么写,以及作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落实到我们的创作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文学创作所追求的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与党的使命是一致的,文艺工作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创作,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毫无疑问,我们想通过勤奋劳动所创作的作品,作用于人心、人性,作用于社会,使人的心灵变得更高贵一些,人性变得更善良一些,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富强、更美好一些。同时,我们的文学创作,对于提升读者的审美趣味,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牢记作家的使命和责任,保证所写的作品保持高尚的品位、高雅的格调,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也对自己负责。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三者是统一的。只有不忘责任、勇于担当的作家,才能写出高品位、高格调的作品,而只有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有责任感的作家。

    不可否认的是,消费主义文化一度盛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这些东西迎合了一些消费者的低级趣味,使人的原始欲望膨胀起来,审美趣味在下降,精神世界在萎缩。这些不良现象让有良知、有责任感的艺术家痛心疾首,深感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作家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要做到这些,应多写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什么是主旋律?我们以前并不是很明晰。学习了十九大报告,我对主旋律作品有了明确认识,“四个讴歌”所标示的,无疑就是主旋律的作品。我以前已经写了不少讴歌人民的作品,以后当更加努力学习,勤奋劳动,多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作者为北京作协副主席)  

    坚持人艺风格 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任鸣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开创的时代,一个令人鼓舞和振奋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实事求是。报告中有关文化方面的深刻阐述,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文化自信,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信心和雄心。

    十九大报告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总书记要求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北京人艺肩负使命,要谋发展求创新,努力提升剧院发展水平;文化自强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北京人艺任重道远,要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创新力,努力追求和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    

    总书记讲到,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我们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导向。文艺只要扎根人民、源于生活,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我们要紧密围绕打造艺术精品这一重点工作,严把剧目质量关,着力推进现实题材原创作品的创作排演,以更加追求艺术质量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作为北京人艺,就是要以“坚持北京人艺风格,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出精品”为原则,围绕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这一重要任务,研究制定出以剧目创作、人才培养、剧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未来发展规划。    

    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复兴的根本。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离不开优秀的文艺人才队伍。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力度抓好创作人才的培养工作。依托国家和北京市各类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发挥好我院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筹办好专题培训班、研修课,培养一批优秀编剧导演和表演人才。

    我们一定会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努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和全院职工,用十九大精神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我们一定会以十九大精神指导文艺的发展,北京人艺不但要演经典,还要进一步关注现实、贴近人民,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创新力,向新的高峰进军,努力创作体现时代要求、首都气派、人艺风格的优秀的、经典的作品,为首都的文化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这个新时代!

    人艺永远与祖国、与人民、与时代、与北京同在!

    (作者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路明灯

    聂一菁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大会明确新使命,阐明新思想,提出新方略,描绘新蓝图,开启新征程……作为首都的新闻工作者,我在扎实做好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工作的同时,认真聆听、深入学习、仔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精辟深邃、气势磅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句句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举旗定向,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前进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我的学习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核心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切源于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掌舵领航。作为首都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紧紧跟随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前进步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立足本职,把准把牢自己所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指引。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全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是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在日常工作中,我要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领会其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指引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全面提升,更好地肩负起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三、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力量支撑。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了全面部署。实现这些战略目标任务,需要凝聚起奋勇前进、顽强拼搏的磅礴力量。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首都的文化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未来,我将在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大框架下,扎根京华大地,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的创新创作,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凝聚力。用心用情传承好北京文化、传播好北京声音、展现好北京精彩、凝聚起北京力量。同时,我将努力履行好北京市环保公益大使等社会责任,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以及更多的人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宜居之都的建设中。

    我们置身这个伟大的时代,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要用手中的话筒和钢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书写,让拼搏的身影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闪光,让前进的足音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回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与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都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北京电视台记者)  

    为新时代的中国原创剧目发展而努力

    吕杰

    十九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这对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也为我们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下面我将国家大剧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主要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统筹,全面覆盖、注重实效,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推动大剧院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学习报告和讲话原文,力争学深学透。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收看了十九大的开幕直播,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的报告;组织全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院领导带头进行导读,认真学习蔡奇同志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等讲话精神;全院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制定了剧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表,全院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下一步全院还将邀请专家、讲师团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深化学习认识、拓展工作思路;开展广泛研讨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巩固学习成果;对照十九大报告要求,细化目标,力求形成长效。通过组织全院学习,做到了全面覆盖、广泛参与,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深入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精髓要义,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决心动力和思路举措,不断推动大剧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文艺活动,以艺术的方式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营造庆祝十九大胜利召开的热烈氛围。国家大剧院近期将策划推出献礼十九大主题节目展演,包括原创史诗歌剧《长征》、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音乐会《永远跟你走》等14个剧目;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举办主题音乐会,唱响“不忘初心”弘扬十九大精神的主旋律;策划主题公益演出,大剧院的驻院演员和戏剧演员将“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举办大剧院民族原创歌剧电影展映活动,集中放映《长征》《冰山上的来客》等大剧院制作经典题材影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通过这些系列活动,不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力争以艺术的形式在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中形成生动实践。    

    三是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要求我们文艺战线工作者,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认识我们所肩负的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承担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将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演出运营、剧目生产、品牌宣传、艺术普及等方面严格把关;要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艺创作和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繁荣文艺创作,结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重要时间节点,努力打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发展。目前剧院正在筹划讲述青藏铁路修建的舞剧《天路》等现实主义题材原创作品,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力度,争取为促进新时代的中国原创剧目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四是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贡献力量。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国家大剧院将始终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进一步活跃艺术生产,不断促进中国原创剧目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加强与国际知名剧院联合制作新剧目,持续推进文化“走出去”,做好剧院优秀节目的国际巡演(10月底至11月初,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正在美国芝加哥、纽约等6地进行巡演),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采;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演出策划运营坚持高品位、高水准和中外高雅艺术的定位,将更多国内外优秀节目展现给广大观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剧院运营管理模式,发挥好“两团两队”的艺术生产作用,建设好台湖舞美艺术中心,通过不断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演出市场规律,使剧院艺术生产运营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链更加完整,为推动首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进一步拓展艺术普及教育,增强社会影响力,用“歌剧电影进校园”、“音乐附小美育教育”等多种艺术普及推广形式反哺大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为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为国家大剧院纪委书记)   

    核心引领方向,万众高举旗帜

    杨凤一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思想深邃、论述精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我们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划过祖国南北,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铺满神州大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文化自信,不仅让我倍感自豪,同时也感到了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我要把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体现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工作中,在崭新的时代,运用新思想,定位新目标,踏上新征程,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伟大事业中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负党的重托,不负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待。    

    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承民族文化,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要完善机制、扎实推进。我们北方昆曲剧院,一是要弘扬时代主旋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文艺工作要弘扬正能量,大力讴歌这个时代,宣传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唤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凝聚起各方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共同为民族振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二是要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文化艺术团体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要彻底解决体制僵化、人浮于事、效率极低的现状,建立服务人民群众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效运行机制,通过改革焕发出勃勃生机。要引入文化工作者、演职人员竞争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拓展传统文化团体市场份额,改进表演形式,促进传统文化载体良性发展。    

    三是加大传统文化传承力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元素,所以必须发扬光大。文艺工作者要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去帮助整个社会增强文化自信。要有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剧院现有艺术人才,建立优秀人才流动机制,扩大人才引进渠道,聘请老艺术家为青年演员说戏、指导,发挥好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为传统文化储备雄厚人才力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的风采。    

    四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艺术观。文化艺术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深入生活、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艺术精品。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面向未来的优秀文化。我们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思想,深入基层,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从实际生活中收集丰富多彩的艺术题材,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艺术营养,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创造出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引领时代前行的好作品。

    (作者为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