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画家李清辉
李清辉,1957年生,字敬贤,河北人。居福州。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特聘画师、福建省直机关屏山书'画院画师、福州闽都画院秘书长、画师。著名山水画家,兼工花鸟。自幼受黄胄大师启蒙影响,多年坚持国画艺术创作实践。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各界人士收藏。
李清辉作品
李清辉:神韵“清”朗、气势“辉”宏
李清辉作品
“苍藤翠木江南山,激激流水两山间。山高水深鱼鸟乐,车马迹绝人长闲。”如此清幽静美、远离喧嚣的画中意境,总能激起那些为艺术痴情迷醉、颠沛流离的画家的兴趣,他们追寻山水间安逸舒适的生活,向往青山环绕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象,对美好事物的崇尚与敬仰,对身心品性的操守与修炼,始终专心致志。
李清辉作品
俗话说:“艺术是生命的灵魂,假若生命中没有艺术,便会变得平淡无味。”
李清辉作品
这好比生活中缺乏自然的景象,使得花鸟鱼因失去蓝天而更显迷茫,草木石因偏离方向而愁绪万千,江河湖因错过大海而蒸发感叹。可想而知,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大自然的真情给予,唯有虚心走进它的怀抱,才能听到它亲切表达的言语,才能投身其中并以此获得更多的美感和成就。
李清辉作品
李清辉就是这么一位擅长国画山水兼花鸟的画家,他不断从大自然中获得美感和成就,借用豪放大气的笔墨形式,对视觉内的自然世界进行细腻的精心刻画。抒己情怀之志向,达己意愿之心境,从而使自己变得神清目明,描绘出“望见青山绿水之清美,且又珍惜青山绿水之清美”的挚爱气魄。
李清辉作品
李清辉的老家在河北,自幼便受到黄胄大师的启蒙影响,酷爱中国书画,以至于多年坚持国画艺术创作与实践,且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艺术展览,并被国内和美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方美术爱好者所收藏。细心去品读李清辉的每一幅山水画作品,不竟能让人在磅礴宏大的气势之中,深刻体味到那种极致纤细与柔美并合的韵律,仿佛可以在传统的技法与韵味里,感受到一些现代的气息与意趣。
李清辉作品
一幅好的作品,既是生活的写照,也是生活的感悟。在李清辉看来,对于同一个景物,从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角度来考虑观察,皆可以将宏大的气势场面汇聚于整个画卷。并且,再随着思绪突破尺幅的局限大小,亦又可将这种宏大的气势场面,集中展示在作品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美里。
李清辉作品
“山川形胜白云翠木,一叶扁舟数位逸士。”
李清辉于匠心独运的布局构图中得其妙处,使画面中的景物互为映衬,彰者益彰,逸者自逸,神韵“清”朗,气势“辉”宏。
李清辉作品
还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李清辉在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忽然发现了许多同学正围绕着一辆推车,他们好像是在观看些什么。出于少年时的好奇心,李清辉心里蠢蠢欲动,没顾及到回家便跑上去凑热闹,也想看个究竟。看见之后才明白,原来地上蹲着一个老汉,他在用尺子比划着画水牛图。
那个时候,李清辉一直不知道老汉手里拿的是什么,直到上初中之后才知道那种工具叫“比例尺”。
李清辉中午没有回家,他对老汉手里的工具非常感兴趣,可是他口袋里却没有零用钱,于是老汉把推车推到哪里,他就跟随到了哪里。最终,李清辉替老汉看守小推车,以便他去用餐而获赠了一把比例尺。
李清辉作品
自此,李清辉借用比例尺绘画成了他最大的乐趣。母亲见状,便买了些画有李铁梅、李玉和的连环画,以及西洋画的资料和工具供他练习参考。很快,他就着迷于对素描、速写和色彩等绘画技巧的研究与运用,这为今后他由西洋画入门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
李清辉作品
品味着李清辉的山水画作品,有人这样评价说:“可依稀感受到他与李可染的心息相通。李可染突破传统的束缚,重新摸索笔墨语言的表现性,依据情感表现需要,大胆创新,真正做到笔墨当随时代。而李清辉则基于自身对西洋画中用笔、颜料、画布的娴熟掌握,他很清楚地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依靠笔墨层面的探索研究,对山水画笔墨的表现力加以强化突破,才能达到更高的心境。他基于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水墨与中国画材料特质的融合,自我地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达到一定的境界。”
李清辉擅于将线条和墨染两种技法加以融合,用以替代传统山水画繁密的细笔皴擦。山石云烟、水面树木,均施以墨染与线条勾画,形象地突出了山川神韵“清”朗,气势“辉”宏的立体结构感与审美质感。以不同层次的墨色,来表现景物的明暗差异,凸显了传统山水画难于表现的光影效果。
李清辉作品
“没有哪个画科会像山水画那样,能够给人更多的空间去抒写情感,给观赏者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和神韵感染,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谈到中国山水画,李清辉自豪地说。
在国画山水的创作中,李清辉一方面登临泰山、华山、井冈山等名胜风景区,领略四季“阴晴风雨”中的造化本色,对其进行对景写生;另一方面,李清辉埋头研读唐宋历代名匠的画作,流连忘返于张大千、李可染、任伯年等老前辈的艺术成就里,博采而自悟。
李清辉作品
因此,李清辉落笔作画,师法古人而不囿于古法。他的着笔、用墨,他的线条、块面,都能在传统中体现出现代作品的神韵“清”朗、气势“辉”宏的美感,这或许就要得益于他较为扎实的西画功底,也得益于他创作方法上的融会贯通,更得益于他创作观念上的不拘一格与精神升华。
在此基础之上,李清辉不但重视山水画的创新,他还注重小品花鸟画的创作。他把“工”与“写”相结合,常以梅花、芭蕉、菊花、梅、竹,木棉、枇杷、丝瓜等花果作为画题,喻物以情、以形写神,将笔端所现与胸中所求浑然一体,处处透露着恬静安适、和谐平静的心绪情境。(笔间)
责编:刘艳娜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