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化  
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举办,作家评论家纵论北京文学力量 北京文学应引领潮流之先
2017-10-14 09:32:18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王莎  分享: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第二届北京文学高峰论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北京文学力量”主题活动昨天在京举行,文学评论家、作家齐聚,就北京文学与中国文学发展中的诸多重大议题和前沿课题展开深入讨论。

    论坛回顾了五年来的北京文学成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点评道,这几年,乡村与都市、历史与现实等被大量书写,与此同时,现实主义创作特色明显且成绩突出,《中关村笔记》《陌上》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家们视野开阔,视点下沉,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关注历史现实背后人的心理与精神境遇,小说创作的整体走向更加接地气,更加扬正气。”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表示,过去五年中篇小说质量喜人,创作队伍齐整,生产发表机制成熟。《世间已无陈金芳》《声音史》等敢于直面人的精神性难题和时代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应该有必须坚守的价值观和艺术理想,今天的小说创作也需要重新回归文学经典的传统,在‘守成’的基础上扎实创新。”

    北京文学与“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城市文化建设是论坛上的一个重要议题。北京十月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说,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已召集了不同年龄段的多位知名作家对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进行长篇小说、纪实文学等不同文学体裁的选题策划,力求用文学的温度和力量,见证城市的沧桑巨变,串联北京的文化记忆。对此,《十月》杂志常务副主编、著名作家宁肯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城市也有故乡的话,你最初生活的地方,比如大运河旁、长城旁、永定河旁,就是你的故乡,特别是如果你已离开三十年,甚至是四十年。”他认为,围绕“一城三带”有无尽的题材,我们的“新大陆”就在我们自身。一种新的角度,一种新的选择,就是一些新的掘进。青年作家石一枫则认为,北京文学关于“一城三带”城市文化建设的书写,既要书写国家故事,也要有个人故事,个人与国家是紧密相连的。

    北京文学是面向全国的开放的北京文学,评论家、作家不断通过各自表述强调这一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青年评论家刘大先说,北京已不是一个具象意义上的地理空间或地方性的概念,它其实是一个无形的象征,一个隐形的“在场”,这样的北京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北京文学应当引领文学的潮流之先,作家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此次论坛由北京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十月杂志社、十月文学院联合举办,是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点活动之一。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