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4连续播出文化教育综艺类节目《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60多个国家、36支队伍、108名参赛的外国选手在台上操着流利的汉语抢答,除了汉语基础知识外,还有戏剧、曲艺、歌舞、书法、美术、民间艺术、器乐、饮食文化、茶文化、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武术等深度理解中国文化的比赛内容,电视机前的观众常会伴着惊讶与感慨: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有没有“老外”高?
外国人的汉语奥林匹克
本届汉语大会共有来自亚、非、欧、美、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名选手参与了网上报名、答题,官方网站点击量超过了150万次。经过预赛的层层选拔,共有36支团队和160名选手脱颖而出,来到北京参加汉语大会团体和个人决赛的角逐。因其参赛人员之多,影响范围之广,而被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称其为:“全球外国人汉语奥林匹克竞赛”、“中国文化的联合国大会”。
场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表现精彩纷呈的背后,让人好奇节目组究竟是怎样找到如此之多精通汉语的外国人?接受采访时,汉语大会总导演夏岛坦言,节目组从全世界选拔选手,这是节目最难的部分,因为不可能只靠一时激情或者一个固定数额的资金投入就能办到,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赛场精彩的背后,是一群热爱文化教育节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坚持不懈地努力呵护。
选手的中国经历更打动人
夏岛、王芙英导演用“熬”来形容做一档纯原创的文化教育综艺节目的难,在每集激烈的比赛中,都设计了主考官与各国选手或精彩、或幽默、或温馨、或感人的互动。这些互动如今被两位导演总结为节目制胜的根本:唯真不破,只有真实的流露最打动人。
节目中有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鲁斯兰,留学中国期间,不间断地为中国病患捐献其特有的“熊猫血”,随后中国医生又为他妻子无偿手术、治疗脑部肿瘤的感人故事;有来自贝宁的爱丽舍因去年参加汉语大会慷慨激昂地朗诵《屈原》,被中国驻贝宁医疗队注意到,免费为他治好眼睛使其重上汉语大会的传奇经历;有来自意大利的艾瑞克发出的:“汉语治好了我的抑郁症、肥胖症”,“使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的呐喊,并在现场为他的汉语老师、恋人深情朗诵《叫我如何不想她》;来自加纳前国王的王子修万思“王子身份虽然高贵,而我独爱中国文化”的现场发言,令所有选手动容;有只身在中国旅行两万多公里的白振国,他用双脚踏遍中国的山山水水,把他看到的最美中国写进书里。
让两位导演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意大利的18岁姑娘黄菲菲,她自幼热爱中国,从11岁起便独自对着网络自学汉语,一学就是7年。这个此前从未踏足中国的年轻姑娘,仅凭自学,在个人赛第四场比赛中一直杀入最后的“双雄争霸”。如今她已是一个拥有国内外20多万粉丝的“网红”,她为本届大会撰写的“我的中国情缘”,在外国人汉语圈产生极大影响。还有一位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萨乌烈·别克,58岁的别克是本届大赛年龄最高的选手,虽然没有机会在108名选手的竞技赛中脱颖而出,但他毫不气馁,也并不遗憾。事实上,别克已经在中国行医20年,来参加汉语大会就是希望把自己在中国得到的收获和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小朋友们交流。本报记者金力维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