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化  
首届仓颉文化研讨会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在鲁山进行
2017-01-02 15:55:09  来源:华夏艺术网  作者:Admin  分享:

  鲁山仓颉陵位于县城西北四十里仓头乡境内,造字台、祠堂和仓颉墓坐落在一个巨大的船地上,包括三坟在内,绵延八公里左右。

  仓头古称仓子头,仓头乡是一个文化大乡。仓子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风水宝地上诞生了一位神奇的四目仓颉,发生了众多神奇的故事,留下了很多神奇的遗迹,也给我们带来了神奇的机遇,让我们继续先人的神奇。奇山奇石奇洞奇窑奇村奇纹理,奇水奇井奇泉奇名奇地奇葬制,民间的神奇传说与上古遗址相印证,是鲁山仓颉陵最奇特瑰丽之处。

  仓颉陵周边密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古造字台、古祠堂、古墓、古三坟、古楹联、200多块古碑、带窑字的古村名、大悟山、仓颉洞、仓颉山、仓颉岭、娘娘山、铜洞沟、金灯窑、金蟾石、地上井、古灵泉、奇石纹理等文化遗址;其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禹冢遗址、禹王河遗址、西周古墓群遗址、楚长城文化遗址、汉代冶铁遗址、古文殊寺、古弥陀寺、千年皂角树、任应岐故居等。

  我们民族的信史因仓颉起步,史前在仓子头驻足。走进“文字始创地、史官肇任处”的仓子头,好似进入了一个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启开蒙昧、展延文明的神奇世界,眼前仿佛看到神奇的汉字在漫天飞舞,脚下能感受到“天雨粟、鬼夜哭”时的大地律动,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上古文明气息。

  天地文明造字始。有了文字,方能明天地之理、穷万物之极,定伦常礼仪、辩荣辱是非;才能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张开想象之巨翼,飞向文明之无涯。

  仓颉禀承天命下界造字,用文字给我们搭建了进入宇宙时空的桥梁,给了人类洞察宇宙奥秘的机会。他以无与伦比的智慧,把上天给人类传导的信息和天人合一的密码,都镌刻在美丽的象形字的笔画中,融化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深植于炎黄子孙的意识里,给世界留下了永远的传奇,谱写了超越时空的不朽史诗。

  仓颉创造的象形字同古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并称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后两者早已完全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他造的象形字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字,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变幻的风云卷走了岁月,厚厚的历史尘埃掩埋了古文字的辉煌,但却珍藏了历史。炎黄文化、河洛文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经络穴位,无不源于仓颉发明的文字和他那四目的神奇。

  只有仓颉,才当得起“天下文字祖”的盛誉。

  马克思说过,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很多正是科学的东西。象形字是人类精神的传承载体,天人沟通的媒介,因而才会有“天雨粟、鬼夜哭”的千古奇闻!

  仓颉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智慧之源。他造的字一笔一画有奥秘,方寸之间包天地。有了他的文字,才有了老子的宇宙规律、孔子的礼义道德、释迦牟尼的哲理动态流传于世,儒、释、道等各教经卷才得传播传承和完美诠释。

  走进文祖仓颉的故里,才能真正与圣灵进行对话和交流,才能认识到这方宝地的不同凡响,亲身感受到文祖仓颉的伟大和神奇。

  仓颉陵,是仓颉给我们设立的一个文化信息站台。走进这座庄严的文化殿堂,得泉溯源,连线上古,复原历史,在袅袅香火中感受浩荡圣恩,接受老祖点化,明悟字中大道,感悟人生哲理,经受心灵洗礼,得到老祖宗助力,提升思想境界,实现心灵回归,是每一位前来拜谒者的福缘。

  仓颉陵的一墓三坟及附近丰富的上古文化遗存,以及大量丰富生动的仓颉造字的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一部古朴厚重的历史,娓娓地向人们讲述昔日这里曾经有过的炽盛繁华,展示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对历代贤达显贵的强大吸引力。

  人类已经送走了铅与火,迎来了光和电,但古汉字依然魅力四射,仓颉依然时时在线,日日与我们相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丝丝相连。试看我们每日笔下生的,键上敲的,口中诵的,脑中思的,眼中看的,心中想的,每个字词,每句话语,都离不开他老人家创造的文字。

  仓子溪水托起的这艘人类文明航船,一帆驶万年,从上古摇曳而来,正全速驶向深蓝。她为我们拂去万古岁月的尘埃,尽情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演进的缤纷光彩。她亲眼见证了中华民族兴衰交替的荣辱史和中华文明在世界的传播,带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想,带着世界对中国的期待,载着龙的传人去开创新的辉煌。

  老祖的神灵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当我们敬奉并与他相合时,他老人家就给我们开发智能,帮助我们的国家在地球村里更好地立身,并走出一条精彩的民族复兴和中国梦想成功之路。

  仓颉是仓子头的仓颉,是中国的仓颉,也是世界的仓颉。古时万国顶礼、化外膜拜的盛况仿佛仍在眼前。放眼当今世界,各国正竞相开办孔子学院,古天朝上国的高贵文字,正昂起高贵的头颅,接受世界的朝拜。

  上一个五千年,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阴阳八卦中蕴含的二进制,使当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以独有的魅力改变了这个世界;下一个五千年,中国将从文字祖师的智能宝库里,找到天人合一的密码,中华民族将再次为世界文明的发展领航。

  我们的民族因仓颉造字而更加伟大,仓颉因我们伟大的民族而名垂千秋!

  伟哉仓颉!神哉仓颉!!!

  一、鲁山仓子头仓颉陵区十大奇观

  1、奇特建筑——全国唯一的多功能古建筑

  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全国十一处仓颉墓(陵)中,仓头仓颉陵是唯一的集造字台、祠堂和陵墓于一体的古建筑。造字台下是仓颉墓,台上是仓颉祠。

  2、奇葬制——举世罕见的一墓三坟古墓葬

  仓颉被誉为“史皇”,是按照皇的待遇设立的墓葬。仓颉陵由大船地、造字台、祠堂、大墓、三个坟组成,为罕见的一墓三坟格局,绵延十几里地。在有史以来的580多位帝王陵中,也没有发现先例。

  3、奇名——独有的与仓颉有关的古地名仓子头

  据古籍记载,仓颉造出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乃潜藏”,民间传说,黄帝为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仓姓。“仓子头”的寓意:仓为君上一人之意,也寓船舱、字仓和粮仓;子是对仓颉的敬称;头寓意仓颉是仓姓的源头,是文字的源头,是天雨粟的源头。后来,大概是人们叫着省事,把仓子头简称为仓头,仓头乡因之得名。左上图为明·嘉靖《鲁山县志》记载。

  4、奇地——独特的船型地貌

  仓颉陵位于一个巨大的船地上,两条仓子溪共同托起中华文明的航船,为人类的文明导航,与仓颉的造字功绩和文字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完全吻合。

  5、奇山——大悟山

  大悟山,仓颉造字悟道之山。相传仓颉当年喜欢大悟山,仿佛与此山有缘,每当他来到这里,总是感到思维格外清晰。大悟,大悟,似乎昭示着此山能助人开悟。在一个月圆之夜,他在大悟山上睹明月开悟,象形日月造出了文字,取代了结绳记事。从此,人们把这座山视为神山。相传大悟山原为单峰,仓颉造字后异变为双峰。

  6、奇石——金蟾石

  金蟾石和金灯窑、仓颉洞、地上井是薄坪村遗存的上古遗迹,并称镇村护村之宝。石像自然天成,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相传是仓颉之妻姬英所化。当年姬英常随仓颉在薄坪村的金灯窑和大悟山的洞中造字作书,她功德圆满回天时,感于该村民众的善良、淳朴、热情和厚道,遂化身为金蟾石,世世代代护佑和造福民众。每当夕阳西下时,金蟾石会发出金色的光辉,呈现“金蟾夕照”的奇妙景观。

  7、奇洞——仓颉洞

  仓颉洞位于大悟山峰后,民间传说,天地间几度沧海桑田,仓颉的先辈们在大洪水时期就在此洞中躲灾避难。此洞南北长约七八里地。仓颉经常在洞中打坐感悟。造出文字后在洞里休息,梦中被夜哭的众鬼吵醒,获知了鬼哭的原因。这一传说,验证了古籍《淮南子•本经训》的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8、奇水——仓子头特有的地域水脉和文化传承的关联

  仓头位于沙汝河中间,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域文明中心地带之间的又一个两小河流域,仓头则位于两条河的中间,沙汝河上游出了一位四目仓颉,中游漯河出了一位许慎,下游新蔡县出了一位李斯,这三位在中华文字史上都做出了大贡献的人,共同生活在同一流域,文脉水脉一脉相承。若从李斯和许慎回溯,源头在鲁山则为必然。

  9、奇井——地上井

  位于白窑村一山岗上,因井水高出地面而得名。以前井水高出地面两米五,现仍高出地面一米。相传古时该村民众吃的是河水,一遇下雨河里涨水,水质受到影响,多有不便。仓颉和其妻为解决该村吃水问题,遍寻水源,在现井址处找到清泉。水质甘甜,天再旱井水不减,被村民称为“神泉”。

  10、奇纹理——仓颉岭石头上的奇特纹理

  在仓颉岭上,到处都是带纹理的石头。相传仓颉造出文字后,惊天动地,文字符号化为金光纹理融入山石,把他的造字之功镌刻在山川大地上,是上天留在大山上的印记。

  二、其它上古遗迹

  1、仓颉祠独有的古楹联

  “文字始创地,史官肇任处” 这幅古楹联,原来阴刻在仓颉陵造字台老建筑的大门两侧,佐证了仓颉就任黄帝左史官的历史和文字初始创于此地的历史,证明文字创于仓头,史官肇任于此地。此联自古流传至今,相传为黄帝所赐。

  2、史书记载天雨粟高度吻合的带窑字的村庄

  文字出世,惊天动地。《淮南子》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如今,在仓头仓颉陵墓周围79平方公里范围内,至今仍有赵窑、李窑、白窑、潘窑、郭窑等十六个以窑命名的自然村,上古时号称“百里万国”,鲁山古大湖东南部都是侯冈国的范围,周边乡镇同样有众多带窑字的村庄。相传是仓头粟雨下得最多,举国挖窑储粮,挖出了密集的古窑洞群,现在仍有部分古窑洞遗迹,这在国内极为罕见。

  3、金灯窑

  相传当年仓颉和其妻姬英喜欢薄坪村优美的山水风光和安静的环境,常来这里的洞中造字做书,后来黄帝专门为他制作了一盏铜灯,此洞因此得名。

  4、娘娘关与娘娘山

  娘娘关是鲁山北端著名的丝路茶马古道,是中原丝绸之路的必经节点。关隘北端为仓颉岭、娘娘山,南侧是青条岭,形成一个天然的关隘。相传当年黄帝和其正妻嫘祖与仓颉及妻子名为君臣,实为好友。仓颉晚年辞朝回仓头后,黄帝和嫘祖年年都要来看望。嫘祖喜欢这一方山水,黄帝就把此山赐名娘娘山,为嫘祖在此山峰顶建立别院,其后黄帝和嫘祖时常来这里居住,娘娘山的关隘亦得名娘娘关。

  5、古灵泉

  位于白窑村,相传是仓颉夫妻二人用神通寻得。黄帝在仓颉晚年辞朝回乡后常来仓头看望,仓颉带他来这里视察,喝过此泉水,甘甜清冽,非常喜欢,御封此泉为“灵佑侯”。仓颉祠里的石碑上有记载。当地百姓饮水思源,把此泉称为灵泉,期望得到仓颉在天之灵的保佑。灵泉位于山坡一石堰下,有一间房子大小,上方原建有一亭子,现对亭子下部做了封闭保护。

  6、铜洞沟文化遗址

  铜洞沟遗址位于孙湾村,为黄帝铸兵采铜处,原有上古采铜洞,现已因挖矿被毁。

  三、仓颉陵周边历史文化遗存图照

  1、新时期时代文化遗址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仓头村发现,出土有新石器到汉代陶器碎片、石器金玉器、晚商风格青铜器、陶器有三足器、圈足器、平底器等等。在遗址中发现有烧土,夯土,墓葬,村落。遗址在发现时大量文物已经流失,部分珍贵文物流落民间,除极少数器物被村民收藏家中,其余损坏殆尽。从遗址和出土陶器碎片铜器中,专家认定这处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某一时期文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

  2、禹王河和禹王冢

  位于仓头村东300米的禹王河畔。禹王河和禹王冢,是鲁山县最早的尧文化标志之一。在大禹去世后,仓头人民怀着虔诚的敬祖报恩之心,即为禹封了一个直径数十米的纪念冢立在河边,命名冢前的河流为禹王河,以彰显他的治水解救民苦的功绩。冢南的尧神庙里,长年香火不断,人们在冢及祠前焚香叩拜,贴纸条遥祭,使禹王冢成为鲁山追念先贤的一处圣地。几千年来,这个冢越封越大,己成小山般大小。在该冢周围民间,自古就广泛流传着“提前一天烧香祈求,第二天取物使用”的神奇故事。农历3月的16、17、18日在这里举行三天传统庙会。

  3、西周古墓群

  西周古墓群位于仓头村南船形岗地上,为西周时期贵族墓葬群,面积5000平方米。1946年出土过零星文物,1952年出土了西周青铜器父庚尊,1955年出土有兕觥、提梁卤、大口尊、鸟腿鼎、角单、觚爵等青铜器,并多有铭文。其中,父庚尊系国家一级文物,青铜器、提梁卤系国家二级文物,现均保存于河南省博物院,尤其是青铜兕觥是我国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全国仅存3.5件。觥是用以盛酒和饮酒,已出土的觥中还附有小勺,用以酌酒。从这处器物的组合和形制上都带有浓重的晚商遗风。

  4、楚长城

  楚长城位于白窑村的古木山顶,总面积5000平方米,长140米,宽40米。北墙借红石崖天险,东南北三面红石垒壁,城高6米,墙厚2米。据专家考证,鲁山古称鲁阳,春秋时期属楚国,当时的楚国为了安定北部边陲、防止诸侯国南侵而修建。楚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城,是中国的长城之父,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示的石舀是古代舂米工具,系古长城标志性建筑,是守兵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双舀间距离九尺,寓“重九”之意。

  5、众多的仓颉陵古碑

  仓颉陵祠堂内原有众多古碑,1958年修建乡里的两座水库时,大部分被用作出水道的顶板,大约在200到300块左右。现仅存有元代至正九年以来的五通石碑。上图为水库及坝底出水道。

  6、汉代冶铁遗址

  黄楝树汉代冶铁遗址,位于乡东北部的黄楝树村鹰嘴石南,面积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西汉时鲁山县属南阳郡,冶铁业、铸造业迅速发展。遗址上有大量铁渣、矿石、炉底烧结铁及汉代瓦片、砖块、钦口陶钵合碗片等。遗址地下有较多的黑色灰土、红色矿石粉末。专家认定为汉代冶铁遗址。

  7、文殊寺

  位于仓头乡清古寺村的文殊寺,是一座建于汉代的古寺。寺居凤头处,坐落莲花中,寺内有地宫。古寺规模宏大,曾有高耸入云的三座古塔,后被拆毁。现存古碑五通,每年农历3月21日到23日,该寺院外的河道里有著名的古庙会。图中的万岁碑为唐代所立。

  8、千年皂角树

  仓颉陵里的千年皂角树,以前年年结皂角。仓颉陵前一公里处的下仓头,也有的一棵千年大皂角树,自从该树被砍伐以后,仓颉陵里的那棵树就不再年年结皂角,间隔一年或两年才结皂角。相传两棵树为“夫妻树”。

  9、弥陀寺

  位于弥陀寺村的弥陀寺,也是一座古寺。该村因寺而建,以寺得名。因历史变迁,古寺现仅存庙宇一间,立于村小学一隅。门口立有清代碑刻三通。

  10、爱国将领任应岐故居

  任应岐,字瑞周,刘河村人。1927年1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十二军军长、南京国民革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组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反蒋抗日。5月,为在中原发动10万人大暴动,开辟西北抗日根据地,将仅存的4.5万元全部充做军需,同年与吉鸿昌一起就义,是毛主席赞扬过的爱国将领。其旧居现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仓颉文化开发情况

  1、河南电视台拍摄播放两集鲁山仓头仓颉纪录片

  2、中央机关老干部心连心慰问团发展仓颉文化走进仓头

  2011年5月14日上午,中央机关老干部心连心艺术团一行400余人莅临仓头乡,为弘扬仓颉文化举行了大型义演活动。

  3、文化长征组委会在仓头考察

著名思想家、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先生倡议设立世界汉字节。

  张胜利、李伟杰先生发文倡议,从国家层面设立世界汉字节。倡议从汉字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国际政治形势的需求、国际文化交流必然促使汉字兴起、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表达中国意识形态的需求、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必然、现有条件己趋成熟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详实的论证。

  倡议特别指出:河南省鲁山仓颉文化产业园最具有代表性,鲁山县仓头乡不仅留有大量实物、传说,而且己成立仓颉文化产业基地,同时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己成为当地政府重点文化工程,他们不仅有合理规划,而且在文化长征团队的带领下,积极有效地推进此项工程建设,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激活源点,贴近文脉,迎合时代,顺势而为。各方面的时机己趋成熟,如果能够得到更高一级政府乃至国家层面的认可,将会更加有力推进该项工程的快速发展,这是一项顺应民声的呼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彰显民族自信国家意识力自信的重大举措,汉字节的设立是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有益发展强劲的助推剂,设立国家级世界汉字节势在必行。

  倡议在学界、思想界等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得到了上百家主流媒体的广泛转载和支持。文化长征将携手众多媒体积极参与和打造推动世界汉字节的推广。华夏艺术网经过研究决定将积极配合文化长征。华夏艺术网将开设设立世界汉字节签字活动。

著名思想家、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先生在河南鲁山仓颉祠进行调研

张胜利主任一行参加筹备会听取汇报

张胜利书写


 

  4、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仓头乡积极组织“河南历史文化名村”申报,仓颉陵所在的仓头村,2008年被河南省确定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河南省列入首批传统村落名录,现正在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上图为古民居。

  5、举办了河南鲁山仓颉文化全国有奖征文大赛

  2016年10月,由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仓头乡党委、政府主办,河南鲁山县作家协会、鲁山仓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河南鲁山仓颉文化全国有奖征文大赛启动。《世界日报》也对鲁山仓颉陵给予了报道。

  6、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仓颉文化开发

  河南省鲁山县把仓颉文化纳入了文化强县的总体战略,成立了仓颉文化研究中心,主动向市有关部门汇报工作,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申办世界汉字节,邀请有关专家实地考察,为开发仓颉文化给予指导。仓头乡党委、政府确立了“文化带动、多头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弘扬仓颉文化,以文化带动旅游和经济发展,走文化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制定了用三年时间打造万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带动50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规划,目前正稳步实施。

图为平顶山市政协领导听取鲁山县仓颉文化开发情况汇报

  7、鲁山仓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助力仓颉文化开发

  鲁山仓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携手河南源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与中国航天集团、文化长征和仓头乡多方合作,规划在仓头乡建设万亩油用牡丹及芍药等中草药种植基地、成立航天育种(鲁山)中心,在弘扬仓颉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打造特色小镇、协办全国仓颉文化征文、举办世界汉字节等方面不遗余力,为仓头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盛花期油用牡丹 油用牡丹籽

  2016年10月,由中共鲁山县委宣传部、鲁山县炎黄文化研究会、鲁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鲁山县仓头乡党委、政府主办,河南鲁山县作家协会、鲁山仓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河南鲁山仓颉文化全国有奖征文大赛启动。《世界日报》也对鲁山仓颉陵给予了报道。

  8、与文化开发相配套的文学作品创作

  《文祖仓颉》一书,系统地再现了智慧通天、武功盖世的四目仓颉创造文字、辅佐黄帝与炎帝和蚩尤逐鹿天下记史作书的历史。该书60万字,内容包括炎黄文化、河洛文化、中医经络穴位、古三坟书成书过程等内容,描述了仓颉在炎黄时代诸多重大发明中的重要贡献。书中直观地展现了天雨粟、鬼夜哭的场景,再现了远古盘古开天后女娲造人、伏羲画卦的历史,大量揭示了文字教化万物、天人合一的宇宙奥秘;揭示了阴阳五行、人体感应、十二生肖阴阳相配的含义。我国现在还没有关于仓颉造字的电影和电视剧问世,张胜利先生正在推动仓颉影视剧的制作。

首届仓颉文化研讨会于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在鲁山进行!

 

【责编:刘依依】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