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高墩,高水平!”
陕西咸阳2018年12月20日电-- 12月10日,广厦控股陕西路桥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支党河特大桥8号主墩完成最后一模混凝土浇筑,成功封顶。桥墩墩高175米,是目前国内在建的同类桥梁中主墩最高的,建造用时仅210天,陕西省交通厅一位专家听到封顶喜讯后忍不住称赞。在封顶前,《广厦报》记者专程前往该项目部采访。以下是记者采访的全部内容:
广厦控股陕西路桥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支党河特大桥桥墩
还未到现场,负责接待的陕西路桥总承包公司总工程师、旬邑项目常务副经理任万鹏就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起项目所在地 -- 旬邑县的历史。
旬邑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著名的“中国苹果之乡”。位于旬邑的马栏革命根据地曾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旬邑及周边地区生产的苹果也被称为“马栏红”。但是,近年来当地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交通不便的瓶颈,打开通衢成为老区人民的急切期盼。2017年,国家开工建设银川-百色高速公路,旬邑至陕甘界高速公路是其中的重要一段。
“项目从旬邑县的赤道乡开始,到陕甘两省交界的湫坡头,全长24.9公里,总投资25.24亿。”任万鹏介绍,全线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是“两桥”“一堑”“一枢纽”,项目里程虽然不算长,但有“高”“新”“险”“紧”四大特点。这块不易啃的“硬骨头”直接考验着路桥人的智慧和能力。
支党河特大桥8号最高墩175米成功封顶
用新工艺建造中国桥梁第一高墩
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两桥”分别是支党河特大桥和梁渠沟大桥。其中支党河特大桥全长1438米,最大桥高185米,最大墩高175米,是目前国内在建的“主墩最高”的桥梁工程。
记者来到这座“高墩”跟前时,顿时被这个近60层楼高的“擎天柱”震撼。桥墩四周,沟壑纵横,逶迤连绵,更凸显了桥梁的高大与壮观。
“这么高的桥墩,是怎么建的?”记者忍不住问道。“我们有‘高科技’!”任万鹏指着旁边正建的一座桥墩四周的铁架和木板说:“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液压爬模工艺,里面自带的有液压顶升系统,由12个额定顶升能力16吨的油压千斤顶进行顶升作业,模板和支架可以自动上升。以前每次只能浇筑4.5米,现在可以浇筑6米,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工人施工的平台是相对封闭的,这就降低了高空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工人施工作业的工作强度也大幅降低。”
“另外,我们用的模板也很有讲究。”说着,任万鹏带着记者来到不远处的工地试验室,指着几块泡在水里的“木板”样品说:“你看这个板,泡了几个月一点都没变形。它叫WISA板,产自芬兰,是国际名牌呢,它是混凝土浇筑使用的最高等级模板,不但重量轻,还抗水、抗晒、耐磨,有的核电项目上用的也是这个板。”
任万鹏介绍,新工艺不仅用在支党河特大桥,在项目另外一座大桥 -- 长758米的梁渠沟大桥上,采用的则是“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的新工艺,目前这项工艺在陕西省桥梁结构设计及施工中尚属首次。
“这个工艺有啥奥妙?”看记者一头雾水,任万鹏连忙解释到:“简单地说,就是在桥的箱梁悬浇时将常规的钢筋混凝土腹板替换为波形钢腹板,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响应国家钢铁产业去库存的号召;二是由于钢材较轻,替换一部分混凝土后也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三是加入波形钢腹板后,桥梁会更加结实、经久耐用。”
听完介绍,记者不禁感叹,原来桥梁建造凝聚了这么多智慧。“这个项目还有哪些创新的地方?”“还有一个重要的创新是采取‘双包’新模式,也就是设计施工总承包和征地拆迁总承包。设计施工由陕西路桥集团与陕西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征地拆迁由当地政府部门负责,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以便设计、施工单位一门心思抓进度、抓质量。”
用“天眼”把“天路”建在千沟万壑上
项目所在地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到现场看后,让首次来到黄土高原的记者极为震撼,难怪文学作品中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八个字形容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极目处,四野八荒,惟有黄色,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一派空旷辽远。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质地貌,给项目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而且支党河特大桥部分桩基、墩柱位于滑坡体上,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那么陕西路桥是怎么克服这一系列难题的呢?答案还是高科技!
比如在施工中为了预防地质灾害发生,保障安全施工及项目后期运行维护,项目部经过调研,确定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其它传感技术对滑坡体进行地质灾害监测。“这个系统可以监测地表表面位移、深部位移、土压力、地下水位、雨量,并且装有数据处理平台和报警系统,综合利用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通讯网等技术,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和在线监测。”负责监测的朱其涛介绍到,“这项监测系统是特意为这个项目研发的,它受气候条件影响小,后期不受人工成本的制约,监测成本显著降低,监测效率明显提高。还能通过语音、报警器、发送短信等多种方式发出预警信息,为安全施工和运行维护保驾护航!”
项目控制性工程还有“一堑”和“一枢纽”。“一枢纽”是赤道复合型枢纽互通,也就是立交桥。占地面积约800亩,将设置10条匝道连接咸(阳)旬(邑)高速和荷(泽)宝(鸡)高速。“堑”是工程领域的专业术语,实际上就是从原地面向下开挖而形成的路基。“你看我们挖的这条路堑,将近两公里,最大挖深58米,单体挖方量342万立方米。”任万鹏介绍到。
“为什么要挖路堑?”“对面要跟甘肃省的高速公路连通,通过路堑可以缓和道路纵坡坡度和越岭线穿越岭口控制标高。”在路桥行业摸爬滚打18年的任万鹏对答如流,对项目的整体情况显然早已熟稔于心。
“蓝色小屋”孵化安全意识
除了用新工艺、新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外,项目部在安全管理方面也用尽了心思,尽显“科技范儿”。
广厦控股陕西路桥员工正在进行DVR安全教育培训
走进项目部安全教育体验中心,迎面看到一座“蓝色小屋”,这是项目部的DVR智能安全体验馆。“高空坠落、隧道坍塌、物体打击、火灾等危险场景都有全真模拟。”体验馆管理人员向记者边展示边介绍,“传统的说教大家都不太听得进去,现在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事故发生的瞬间,对事故和引起事故的原因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不得不说,这真是安全教育“走心入脑”的有效方式。
DVR体验馆斜对面,整齐地放着几台“游戏机”。“这是我们的‘互动游戏体验区’,我们称这种学习方式为‘游戏化学习’或者‘学习游戏化’,是采用动漫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管理人员介绍,在“安全隐患排查”游戏中,根据施工中主要工种,还设置了游戏关卡。“体验者可以通过闯关的方式,查找游戏中的动漫人物在施工中有哪些安全隐患,从而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系统不但可以组织培训,还可以进行考试。”记者看到,在考试系统A卷,提示共有40处安全隐患,考试时间为25分钟。
游戏体验区隔壁还有安全标志识别系统,只需用手掌轻轻按下某个安全标志,在右侧的显示屏上马上会显示这个标志的含义和放置的具体场所。更有意思的是消防灭火体验区,这里放着四种不同类型的由电脑系统控制“灭火器”,当显示屏上显示不同的火灾类型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器,然后拔出保险销、对准显示屏上的火源根部,按下压把喷射灭火。当所有流程全部正确时,显示屏上的熊熊火焰才会逐渐熄灭,最终显示灭火成功。
“现在都在讲创新,我们将现代科技与工地安全培训相结合也是一种创新,这样学习的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都更强了,真正做到了让新科技推动工程安全建设。”说起建造智慧安全体验馆的初衷,任万鹏深有感触地说。
“古有直道通九原,近有革命定江山,现建高速连陕甘。”陕西路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程道虎在接受采访时说,陕西路桥将传承秦直道历史文化,发扬陕甘老区革命精神,不断守正创新,用智慧和科技,在中华大地上建设更多新时代的壮美通衢大道!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