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一头连着财政资金,一头连着社会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规范有序推进PPP,在补短板重大项目上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聚焦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鼓励地方依法合规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投入补短板重大项目。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被称为PPP模式。PPP如何规范有序推进,在补短板重大项目上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记者近日赴基层对一些PPP项目进行了调查采访。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补短板需汇聚多方力量
沿着公路开车进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元谋县,一块块整齐的菜地映入眼帘:西红柿秧苗在高高的支架上攀爬,长长的豇豆在茎叶间低垂,绿油油的辣椒结得一嘟噜一串……
“我们这里气候好、土壤好,种蔬菜不用扣大棚。这些露天生长的绿色蔬菜运到北方,可抢手了。”元马镇清和村农民杨树祥说,他家6亩多地今年都种上了辣椒,市场价格好的话,收入要比种玉米增加两倍多。
“以前村里种地特别缺水,这两年县里建设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滴灌设备铺到了田间地头。”清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永林介绍,用水有了保障,农民们开始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转变,早冬绿色蔬菜是主打产品,销往全国,一亩地平均增收5000元以上。
元谋县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农田面积11.4万亩,涉及4个乡镇110个自然村的6.63万人。该项目被列为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工程总投资3.08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2亿元,社会资本投资1.47亿元,农户自筹资金4100万元。
“这个项目从2016年开始立项,目前已经基本建成完工,11.4万亩农田全部用上了滴灌。”元谋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现在一亩地用水量从原来的600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