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类的发展,很多社交软件但是大部分都是以交友为主,其中实名以职场为场景的社交软件叫脉脉,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脉脉软件的简介吧:脉脉是一款职场社交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人脉,并进行招聘,求职,投资,交友等职场活动。
虽然微信掀起了中国社会移动社交的浪潮,并占据了当之无愧的霸主地位,然而微信的定位更像一款大众级别的即时通信软件,在这股浪潮之下,不同的群体也被引导出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而这些需求显然不是依靠某一款软件就能全部满足,毕竟,定位不同,圈子不同,需求不同,范围不同,赋予一款软件太多的功能反倒会使得体积过于臃肿,界面过于繁杂,这与移动APP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脉脉为职场人士的社交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相比起微信的全年龄化,这是个小众的需求。职场人士的社交跟大众的社交还是存在差异的,人们倾向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招聘,求职,投资,职场讨论等活动。脉脉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通过人脉的延伸,组建自己的圈子,通过不断提升圈子的层次,不断优化并整合自己的人脉资源。至于人脉的用途,就有很多种了。
目标群体:中高端的职场人士,脉脉在官方的宣传是,针对中高端的职场人士,对此,笔者并不完全苟同,既然脉脉对一般职场人士主打的作用是“优化人脉资源”,那么有一个问题,越是本身人脉资源一般的职场人士,越有优化资源的必要,所以目前真正的核心群体应该是中低端的职场人士(当然笔者也是其中之一),部分的中高端职场人士也会使用,原因如下:社会上各阶层的人是按照金字塔的形状分布的,越是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人越少,形成的圈子也越小,因此,除了整合不同行业资源的必要之外,很难想象会有某个行业的大佬使用脉脉拓展自己的人脉,利用上班闲余碎片化的时间,通过异步与同步的互动沟通,职场人士能够在脉脉上获取职业信息,整合自己的人脉资源。
商业模式分析,当前脉脉的主要商业模式有以下三种,由于对市场情况了解不深,不做具体的数据分析,互联网的使命就是变革,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传统的零售业务被电商业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侵蚀,不少企业被迫转型。因此传统企业的转型势在必行,而问题是,传统的企业缺乏互联网基因,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无法见到显著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脉脉结合自身的平台优势,集结互联网行业的资深人士,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出谋划策,目前也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从官方统计的数据看,由第一个月的10单盈利7千多人民币,到第三个月100多单盈利100多万,无论是成单数量还是盈利能力都在飞速上升。
这部分可以成为未来盈利的主体,并可以延伸为专业的培训业务,或者为同行的创业者提供咨询服务,有一特色是“让企业为面试者付费”。面试者也有自己的时间成本,对于资深业内人士更是如此,因此有80%的职场人士认可这种模式。通过这种人才招聘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高端的人才入驻平台,增强对平台的把控能力;另一方面,脉脉从中提成出部分佣金,作为营收的来源之一。脉脉本身就是猎头。
相比起传统的猎头,脉脉的优势在于,在社交领域与求职领域两方面掌控了用户的数据,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对职场招聘自动做到精确匹配,边际成本也将趋向于0。这种优势同样会延伸到传统的网站招聘领域,目前脉脉在这方面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最容易联想到的是达成商务合作的过程中收取一定佣金,但如何打造出差异化的优势依旧是个问题,有待跟进。
脉脉主要的推广方式有两种:通过用户的社交软件扩散,以及广告,脉脉中的个人名片信息与发帖动态支持分享到微信与QQ,通过这种方 式 种子用户能够借大众社交软件迅速提高脉脉的知名度,扩大用户规模,但会受限于腾讯。广告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被动性,社交软件的命脉,除了用户数量之外,还有用户质量。对于脉脉,用户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用户粘性,以及用户的职场级别两方面,为了增强用户粘性,脉脉引入了有趣的概念,匿名八卦以及人脉。作为一款实名注册的职场社交软件,匿名八卦的出现,使得用户能够在严肃的职场语境之余,享受轻松的吐槽氛围。由于八卦的内容多为职场话题,用户能够很自然地打成一片,与“同病相怜”的陌生人一起释放压力。这一点是目前大众级别的社交软件无法做到的。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