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中国梦吸引他撰写《习近平:正圆中国梦》
2017-10-16 20:01:23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Admin  分享: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5日电(记者张继业)当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第一次看到中国梦这个概念时,立刻就被其吸引并着手研究。2015年,他出版了《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书。这是俄罗斯首部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著,向俄罗斯读者全面介绍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与伟大实践。 
 
 
读一本书,写一本书

 

 
  2014年9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出版,马上引起塔夫罗夫斯基的注意。当时,他正在着手撰写《习近平:正圆中国梦》。通过在中国的朋友,他的书桌很快摆上了中文版和俄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我不仅仅是读这本书,而是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通读后,他开始一遍遍地细读,从中发掘关于中国梦的线索,并随时充实到自己的写作中,“书中的细节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边撰写《习近平:正圆中国梦》,一边品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塔夫罗夫斯基深有感触:“(书中)这些想法,绝不是在提笔著述时才在作者的脑子里冒出来的,而是在他多年治国理政的经验中积淀下来的,是一种高度提炼和升华的知识结晶,就像中国的茅台酒一样,浓香馥郁。”
 
  这位差不多与中国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领导人同中国交往,不能不去了解中国领导人;而对于俄罗斯民众来说,了解中国领导人和他的政策理念,是一种了解中国非常直观和直接的方式。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出版后,在俄罗斯引起广泛关注。塔夫罗夫斯基告诉记者:“俄罗斯铁路公司前总裁亚库宁、俄罗斯总统顾问格拉济耶夫都读过这本书,都表示受益匪浅。”
 
 
与新中国同龄,与中国梦同行

 

 
  塔夫罗夫斯基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他的成长、学习、工作经历,也大多与中国息息相关。他见证了中国崛起的非凡轨迹。
 
  童年时,塔夫罗夫斯基曾住在俄罗斯远东的堪察加地区。他清楚记得,当时家里有很多中国商品,家具、毛巾、暖水瓶、食品、水果、葡萄酒等等。他的祖母1958年去中国旅游,还给他带回了茉莉花茶。他母亲也曾多次前往中国旅行,去过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给他讲述在中国的见闻,介绍中国的戏剧。
 
  1966年,塔夫罗夫斯基进入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专业是汉语语言学。他翻译过《中庸》《道德经》等中文经典,毕业论文的主题则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首部佛经译著《四十二章经》。
 
  受当时东西方冷战大背景和中苏关系波折影响,在校期间,塔夫罗夫斯基未能如愿去中国进修。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苏联国家广播电台对外广播部门的中国编辑部。在那里工作7年后,1978年他转投专门从事对外政策报道的《新时代》报社。
 
  由于他曾在大学选修日语,不久被报社派往东京,1987年回国后,塔夫罗夫斯基的中文专长才又有了用武之地。他参与了筹办时任苏联领导人访华的准备工作,见证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重要一页。
 
  上世纪90年代,塔夫罗夫斯基先后在俄政府宣传部门、俄外交部下属机构、俄罗斯电视台等处任职。
 
  2009年以后,塔夫罗夫斯基再次燃起研究中国的雄心,笔耕不辍,在多份刊物发表观察中国和解读中国的文章,向俄罗斯人呈现一个真实、客观、蒸蒸日上的中国。
 
  目前,塔夫罗夫斯基是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和克里姆林宫重要智库“伊兹博尔斯克俱乐部”成员,也是各种涉华论坛和国际会议的常客。
 
  继《习近平:正圆中国梦》后,塔夫罗夫斯基今年5月推出新著《“一带一路”西行漫记》。为了这本书,他用了18个月时间,5次深入中国江苏、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考察。
 
  “‘一带一路’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这正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如今,塔夫罗夫斯基又有了新的目标:创作一本记录中共十八大以来伟大历程的新书。他笑着告诉记者,出版社正催着快点儿写,他得抓紧时间了。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