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GDP的增长目标、雾霾治理、“一带一路”、反腐等成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为此,北京时间记者采访了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解读2017年中国政府计划如何“撸起袖子加油干”。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 发)
关键词一: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报告原文:
l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l 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
l 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
解读:铁腕治理力度空前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北京时间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政府工作报告印象最深的就是对雾霾的特别关注。
马军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措辞,相较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拳治污”,力度是空前的,回应了社会的强烈关切,能极大保持整个社会治理环境污染的信心。
据马军介绍,近几年尤其是去年秋冬季以来,一些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出现反弹,一方面与不利气象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企业排放也出现反弹,造成一些重点地区长时间、大范围、高浓度的霾污染,甚至出现连续多日“爆表”。
“之前治理排污企业主要靠罚款,因为罚款额度有限,监管力度也常常受到地方监管能力和地方干预的影响。一些排污企业名义上称在治污,实际上宁愿交罚款也不解决问题。”马军称,对此,今年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新举措,要求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
“从区域来看,工业污染源、燃煤及废气的排放是雾霾的主要来源,如果对重点的排污企业实施24小时的在线监控,明确定下达标排放时间表,关停不达标企业,能震慑部分排污企业,有效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此外,马军表示,报告在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方面,也彰显了政府治理雾霾污染的决心。
去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已经开展了15个省区市的中央环保督察,共问责6400余人。环保部多次开展雾霾的专项治理,环保部长亲自带队到周边城市明察暗访。近期,环保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上报排放源清单,非清单企业违规排放将被关停。
“这些措施可以称作雷霆手段。但督查不能常态进行,企业的数量非常庞大,单靠环保部单打独斗是不够的。”马军认为,如果各地政府能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真抓实干;相关部门能够将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的数据对外公开,让公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同时推动《大气法》的落实;就能有效的推动这些铁腕治理政策的落实。
关键词二: 经济稳中求进
报告原文:
l 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是大局,要着力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l 要围绕改善民生来扩大消费,着眼补短板、增后劲来增加投资,使扩内需更加有效、更可持续,使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l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l 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
解读:维持GDP增长靠改革与创新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表示,2016年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发的一年,国内面临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
叶檀认为,2017年使GDP稳定的关键是投资与消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稳定经济重中之重。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财年的投资目标是: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
此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因此,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既然消费作用如此之大,如何提供让消费者放心满意的产品,才是经济发展的大事,这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叶檀说。
当然,叶檀也指出,从长期来看,维持未来GDP增长,靠的是当下的改革与创新。
“将近14亿的人口,中国就业数据居然非常稳定,最近的统计失业率是历史新低。”叶檀发现,总理在总结去年的成果时,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在叶檀看来,创新、创业两个好处,一是寻找未来的腾讯与阿里巴巴这样有潜力的大型企业,二是在经济转型期保持就业稳定。叶檀预测,货币、证券市场将向创新公司倾斜,新三板创新层值得密切关注,可能是未来财富之源,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改革初见雏形,技术创新是所有创新中的核心创新。
关键词三:“一带一路”
报告原文:
l 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l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
解读:“一带一路”是破解逆全球化的重要战略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孙立坚认为,2016年是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一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低迷、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都给世界经济发展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即便如此,2016年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就包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
孙立坚说,回顾中国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的历程,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选择了改革和开放。因此,只有坚持双轮驱动,在改革国内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才能是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不过,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没能解决好资源配置的问题,这使得现在全球经济的反全球化浪潮逐渐增加,这也给我国的对外开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孙立坚表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就应该将中国的全球化理念通过我们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推向全世界。现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非常欢迎“一带一路”这种新型的全球化平台,很多发达国家也需要“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全球化发展的红利来带动自身经济发展。
因此,中国只要能够坚持将“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下去,就能够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利好。同时,这种全球化的红利也能够像之前几十年一样,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四:金融改革
报告原文:
l 2016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广义货币M2增长11.3%,低于13%左右的预期目标。
l 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
解读:正在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2016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广义货币M2增长11.3%,低于13%左右的预期目标”,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孙立坚认为,“M2的增幅低于预期目标,恰恰反映了中国正在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
孙立坚分析,当前我国的改革步伐达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直接金融比例的增加等新的金融形势的发展使得资金的资源配置效果更好。此外,相当一部分挤压在金融机构空转的资金开始进入到实体经济,这部分存量资金的盘活显示了资金配置的效率在提高。
“2017年M2增长的目标定为12%是相对合理的。”孙立坚对北京时间记者说,人民币币值稳定和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的需求,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至关重要。而在2017年,我们在金融体系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加强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创新的步伐。
关键词五:反腐
报告原文:
l 始终保持廉洁本色。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l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以贯之纠正“四风”。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l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l 广大公务员要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解读:一以贯之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反腐时指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等,这些都是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被反复提及、强调的内容。
据庄德水介绍,报告中提到:“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这是几年来政府在基层领域反对腐败的作法。
报告中指出:“广大公务员要持廉守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呼应。
“使用这些反复提到的措辞,说明政府要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一以贯之地坚持、落实中央的政策。”庄德水说,报告中还强调要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这两点是行政领域的重要监督手段,强调、突出这两点,表明了政府持续反腐的决心。”
关键词六:全球治理
报告原文:
l 经济全球化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
l 我们愿与有关国家一道,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实施,早日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继续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商谈投资贸易协定。
解读:重视引领作用将有更多担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贾秀东接受北京时间记者采访时说,2017年中国外交方面有两个关键词:全球治理和引领。2016年国际上发生很多大事件,像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突变,中国在谋划和引领全球治理变革中积极有为,展现了大国担当。无论是大国间的外交,还是与周边国家关系上,中国都是重视引领作用,通过多边会议等形式维护世界和平发展。2017年在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方面,中国都不会缺席,也将有更大作为,更多担当。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