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国家统计局宣布畅通领域首要临盆材料市场代价变换景象,液化自然气代价延续下跌,近三月代价已直落360.4元,跌幅抵达7.5%。
自然气代价着落原本对陶企“煤改气 ”工程是利好旧事。可是,迫于环保整治的压力,今朝国际部门陶瓷企业已自愿复工或半复工,全部陶瓷行业或因国家尺渡过于严苛而承受致命冲击。“煤改气”改革工程不只对陶瓷企业带来了经济承担,更对前期的临盆成本形成了庞杂的应战。

自然气代价延续下跌,能否减缓陶企“煤改气”阵痛?
今朝,各省区市都有压减燃煤使命,各自主动向国家争取自然气供给目标。辽宁法库要求往年年内全县陶瓷工业打消煤气发生炉;广东清远划定源潭陶瓷工业城、清新云龙工业园在2015年3月31日前周全完成“煤改气”任务;江西高安将限制日期则定在2015年尾前。遵循肇庆往年起尝试的《建筑陶瓷工业转型升级步履打算》要求,全市的63家陶瓷企业268条临盆线已全数被列入整改规模,全数陶瓷企业被要求在往年年尾前完成“煤改气”,或抵达洁净临盆尺度。
但是,往年5月份率先完成“煤改气”的福建省泉州市,而今已泛起自然气供给缺乏而影响企业普通临盆的现象,陶瓷企业堕入了间歇性停窑的窘境。
据体味,2013年中国自然气花费量抵达1678亿立方米,加上出口吻量,全年供需缺口下降至220亿立方米,2014年中国自然气表观花费量将达1860亿立方米。若是全国各地改气步履持续推动,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本该是治霾利器的“煤改气”工程能够成为减轻自然气供给缺口的首要“元凶”。
专家认为,我国应安身国情和理想,将煤炭洁净化操纵,治理“散煤熄灭”等成绩作为治霾的出力点。专家倡议拟定压煤方针时,要将自然气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由于燃气成本较高和我国自然气供给才干的有限,各地走“煤改气”洁净气氛之路必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而不克不及掉臂资本约束,一窝蜂大上“煤改气”项目,否则,不单经济上难以承受,也会应自然气供给跟不上发生供给严重,“上气不及下气”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