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IT银行  
致命“熄灭开关” 国产汽车零部件面临大考
2014-07-20 08:48:54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朱丽梅  分享:


猖狂的零部件
编者按/ 汽车工业兴,则国兴。而在全部汽车工业系统中,汽车零部件行业则是个中首要一环。
比拟于自立品牌汽车,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远高于整车企业,不外比来通用汽车的召回事务背后所体现出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制造水平成绩,则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生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往年本钱市场IPO重启以来,一多量汽车零部件企业名列个中,以期经由过程上市处理资金之困。本钱的进入可以或许处理汽车零部件企业哪些“燃眉之急”?耐久搅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焦点协作力孱羸、毛利率低上等成绩,若何可以或许根治?请看本期专题。
通用汽车近期的召回事务,再度将“中国制造”的零部件推上了风口浪尖。
日前,因熄灭开关成绩,通用汽车颁布发表在全球规模内召回340余万辆车。随后,通用汽车向美国交通监管机构供给了陈述,陈述显现,以致其召回的“元凶”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供给的熄灭开关。
理想上,在此之前,英国奢华汽车品牌阿斯顿.马丁在往年2月的召回事务中也曾有过近似的申明。虽然在这些全球召回事务中,外界针对“中国制造”的求全谴责终究多被认为是召回车企借此“洗脱罪名”,但不成承认的是,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渐融入全球汽车配套系统,国产汽车零部件正在面临诸多考验。
“替罪羊”?
稀有据显现,从2001年开端,通用汽车上百万辆汽车上的熄灭开关缺点已以致最少13起致命车祸。针对通用汽车对这一缺点耐久不作为的景象,往年岁首,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然经管局(NHTSA)对它开出了3500万美圆的罚单。
6月16日,通用汽车颁布发表在全球召回340余万辆汽车,在提交给美国安然监管政府的文件中,通用汽车暗示,此轮召回的车辆使用的熄灭开关是由中国大连阿尔卑斯电子公司制造。
一时候,大众,对通用汽车质量系统拷问的焦点再度转移到了“中国制造”上,中国制造的零部件的诺言也再一次被推上了言论的风口浪尖。
“从通用汽车最初的查询拜访来看,此次召回事务中,来自中国制造的熄灭开关本人其实不具有质量成绩。”上海通用一位内部人士暗示,形成通用汽车此轮召回车辆发生安然隐患的启事,在于车钥匙配饰孔较大,若是悬挂的重物太重,有能够形成熄灭开关误入A/C形状。精确地说,此次召回事故的“元凶”是通用汽车的设想缺点,而非零部件的质量成绩。
据体味,NHTSA的召回请求中强制划定,必需填写相关零部件的供给商,这也就是大连阿尔卑斯电子公司“躺枪”的启事。但钥匙配饰孔的巨细是遵循那时通用汽车给出的规格制造的,成绩其实不在于质量。
无独有偶,就在往年2月份,英国豪车品牌阿斯顿.马丁颁布发表召回近1.8万辆跑车。召回事务发生后,阿斯顿.马丁相关“将弃用中国供给商供给的毛病零部件,尽快将油门踏板杆的临盆任务从中国转移到英国”的亮相,也使得国际言论对中国制造的零部件的质量表达了更多的思疑。
“中国零部件可以或许进入跨国车企的全球采购系统,首先要抵达跨国车企的全球采购尺度,而随后的供货也会遵循跨国车企的选材尺度、工艺尺度等停止制造。是以,纯真地将召回事故启事强加在中国零部件供给商身上其实不合道理。”浙江嘉兴一家出口发念头相关配件的公司担任人在接管《中国运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暗示。
内内政困
现实上,终究的召回启事查询拜访陈述显现,不管是通用此轮召回抑或此前的阿斯顿.马丁召回事务的发生,均是主机厂在涉事车辆相关环节的设想缺点和疏于质检等身分形成,“元凶”并不是中国零部件质量成绩。但不成承认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逐渐融入全球汽车配套系统以后,正在面临诸多考验。
比来几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生意额正在节节爬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的统计数据显现,2013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为598.21亿美圆,同比添加8.13%,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6.28%。
“比来几年来,中资零部件企业在装备、质量、工艺经管等层面的行进很大,在介入跨国车企配套方面的机缘在逐渐增加,这就要求中资零部件企业在知足跨国车企要求的成本掌握的同时,增强原材料甄选、临盆流程及质量管控等环节的把控。”耐久关心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说。
在董建平看来,过量牵扯大型车企召回事务,无疑会使本就积弱的中资零部件全球化过程面临应战。
除此之外,高附加值、高手艺含量产物偏少,一向是国际汽车零部件出口的软肋。畴昔几年来,中资零部件出口照旧集合在轮胎、制动磨擦片、车轮等高耗能、高耗材、低手艺附加值产物。如在安然气囊、电喷系统、ESP等车身底盘电子的手艺含量更高的产物方面,80%~90%的成本都集合在外资品牌。
汽车行业出名评论员张志勇暗示,比来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开端在国际设厂增强外乡化,这也要求中资零部件在保持此前所赖以保存的成本优势之外,还需求在研发、手艺和工艺等层面进一步提升实力。
从眼下的景象来看,中资零部件“内内政困”的场合光彩在延续恶化——外资频仍转入外乡制造,使得此前的中资供给商成本优势渐失;急于转型升级,却又面临“无米之炊”的难堪。在慢慢融入全球配套与外资零部件贴身搏斗确当下,“中国制造”零部件这类在“制造与质量”环节的“事故”,最好不要泛起太多
声明:新浪网刊登此文出于传送更多消息之手段,其实不意味着赞成其概念或证实其描写。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