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理财专家  
12家房企囤地最长达22年
2014-07-16 23:39:31  来源:财经新闻门户  作者:朱丽梅  分享:

12家房企囤地最长达22年
  近日,中信泰富、华润、鲁能等地产大鳄因闲置地盘最长达22年被海南省河山厅传送并约谈,遵循海南省政府办公厅的传送,这些企业若是持续闲置地盘,其地盘使用权将被发出,保证金也将被没收。
  闲置地盘超4万亩最长达22年
  据7月14日媒体报道,近日海南省河山厅约谈了12家囤地“钉子户”,这个中包含华润、中信泰富、鲁能和中远等“大腕”房企。
  海南省河山景象资本厅相关担任人对外传送称,约谈这12家企业的首要启事是地盘闲置的数目大、时候长,企业闲置地盘措置的进度或开拓进度慢,有的不主动合营政府的措置任务。
  据悉,这12家企业触及闲置地盘面积44742亩,占海南省闲置地盘总面积的32%。今朝各市县已措置31803亩,正在措置12939亩。从闲置的时候来看,最长的达22年,最短的也有6、7年。
  对这些企业,海南省河山厅下达了“通牒”:如企业不遵循约定停止投资,持续形成地盘闲置的,政府将没收保证金,发出地盘使用权。但凡具有因企业启事形成地盘闲置超越500亩的,和不合营市县政府7月底前完成措置任务的,市县政府和河山部门不得再接管其报名介入新地盘的招拍挂勾当,也不得对该企业原有的项目供给新的用地。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体味,良多房企大鳄特别是央企在海南大规模圈地并囤地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媒体曝光后也常常不了了之。这类现象不只让大众,满意,也在客观上抬高了海南外地房价。此次海南省河山厅约谈了12家具有典型性意义的大型房企并停止传送,申明海南省此次要下决计整治冲击囤地行动。
  中投垂问项目总监、研讨员白文嘉在接管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暗示,海南省政府减速措置闲置地盘而且力度较之前大,与前期地盘出让幅度太大,此刻地盘资本丧失严重和可开拓用地增添相关。
  “之所以海南会泛起如斯多的央企涉嫌囤地,一方面,在于央企实力薄弱,海南地价均价较高,只需有实力、有布景的央企等才干拿到地盘;另外一方面,与之前中央政府政策倾向也有必然联系,政府倾向引进大型房企,来增进地盘开拓和经济扶植,而且之前清算的地盘闲置对象首要为一些小企业。”白文嘉奉告本报记者。
  涉事企业未回应
  现实上,此次涉事的中信泰富还具有其他违规成绩。此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中信泰富操盘的号称海南省最大旅游地产项目神州半岛,打算面积为18平方千米,从拿地到扶植,在快要十年的时候里,神州半岛项目开拓体量缺乏拿地项目总量的10%,形成少量地盘闲置。为了拉动发卖,中信泰富不惜违规扶植一处占地4000亩的高尔夫球场作为配套。
  上述报道指出,神州半岛这个高尔夫球场占空中积惊人:长6.5千米,足足占地4000亩。包含5洞操练场在内,总共41洞,规模在中国排第二名,全球排名50位。
  除高尔夫球场外,该项目还扶植了数目惊人的独栋别墅,地上两层的独栋别墅项目有3000栋,最小面积120平方米。最低售价每平方米2万元,而在半岛之巅的密度只需0.3的独栋别墅,每平方米售价高达10万元。现实上,国家从2002年起就明文划定遏制别墅类项目供地,当时国家相关部门又屡次发文避免别墅类项手段供地和扶植。
  那末,这些独栋别墅和高尔夫球场现实是若何扶植起来的?囤地背后的启事现实是什么呢?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联系上了中信泰富海南公司相关部门担任人,并遵循对方要求就上述成绩发去采访大纲,该担任人称公司会研讨会商后决定若何答复。但当时本报记者屡次拨打对方相关担任人的德律风,其手机一向无人接听,本报记者发送的短信也没有答复。截至发稿,本报记者没有收到对方任何方式的答复。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还致电海南省万宁市河山局相关部门,而该部门担任人则对本报记者暗示,他刚调到该岗位,对中信泰富神州半岛违规扶植高尔夫、别墅并闲置地盘的具体景象其实不体味。随后,他让记者联系万宁市河山局分管副局长,但本报记者屡次拨打该副局长的德律风却一向无人接听。
  一位要求匿名的评论人士接管本报记者采访时暗示,中信泰富违规扶植高尔夫球场和超大面积的别墅群,主如果由于比来几年海南岛房地产市场低迷,商品房供大于求,地盘前期少量供给,此刻难以在短时候内消化。企业修改原有的扶植用途,涉嫌违规扶植高尔夫球场等,也是为了吸收高端花费人士,从而带动别墅的销量。不外,作为央企的中信泰富,不只应当遵纪遵法,更应当是行业榜样。
  对中信泰富等12家房企的闲置地盘行动,中投垂问项目总监白文嘉奉告本报记者,企业囤地普通有两个筹算:坐等地盘贬值,转手倒卖地盘;或由于市场启事,楼市不景气,本身资金严重,进而放缓开拓速度,避免过大的风险。在当前楼市行情下,楼市成交量下滑,海南更是由于经济根本不强和效劳业滞后等,限制了房地产行业的生长,企业放缓开拓进度,有很大的市场身分。不外政府前期无掌握的出让地盘行动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权利。
  “现有的囤地惩罚办法已相当峻厉,只是在理想的履行过程中,打了折扣。”白文嘉对本报记者暗示,倡议除从开拓商方面来停止划定和惩罚外,政府也应当有所作为。第一,要增强监管并加大履行力度,提高企业违规成本;第二,需求政府做好地盘出让打算,掌控好市场生长行情,避免集合少量出让地盘。
(权利编纂:DF133)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财经新闻门户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0-2016 财经新闻门户.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