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公司  
源码资本曹毅:超级CPU投资人的系统升级
2019-01-15 09:50:54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2018年春天,有着投资圈奥斯卡之称的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颁布,人们注意到榜单上的两个身影:位于榜首的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以及榜单历年入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位——生于1984年的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

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曹毅(由受访者供图)

从2014年曹毅离开红杉中国创立源码资本开始,就不断有人用“最像沈南鹏的年轻投资人”来形容他——他们的共同特质包括对赛道的精准判断、快速出手,以及在同批投资人中的卓越表现。

但现在不是讨论曹毅身上到底有多少沈南鹏的影子的时候。仅仅将这两个人和他们所在的机构放在一起比较,就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一边是沈南鹏“如鲨鱼饮血”般狩猎项目的声名和红杉数十年的基业,一边是生于1984年的曹毅和更为年轻的源码资本。

评估一家由老牌基金分化出的新基金能否活下来,创投行业有自己的标准:看第三期基金能否募得起来。第一期是依靠合伙人此前的人脉资源变现;第二期是首期业绩还没出来的时候,大家给合伙人继续下的“盲注”;到了第三期,市场信息充裕,回报率、团队能力和稳定性等都写在纸面上,大家再投资,才是对机构长远发展的信赖。

源码首期基金、二期基金开始收获果实,2.6亿美元三期美元基金和16亿人民币三期人民币基金募集完成,“活下来”应该没有问题。于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步入“成熟期”的源码,要如何面对自己的新挑战?

疑问有双重:第一,源码在2009年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重仓互联网金融,曾经投出过数家明星项目,但也有错过和遗憾,比如教育领域的VIPKID,曹毅从Pre-A轮开始连续三轮接触米文娟,却都缺少下注的勇气。未来,源码如何避免系统性地错过?

第二,在2014年VC2.0热潮中,源码是唯一一家只有一位创始合伙人的投资机构。在初期,源码几乎等同于曹毅个人。高效、收敛地制定公司文化之后,曹毅如何带领源码适应“机构化”的行业趋势?

源码站稳脚跟的过程,伴随着创投热潮的兴起,而它在走向机构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行业发展的映射。

“我们之前一直在求生存,现在稍微能喘口气,去抬头看看天;之前对眼前的事情应接不暇,现在可以多花一点时间想些相对长期的事情。”谈话中,曹毅不时像一个“超级CPU”一样在思考,“数据、算法、算力”是他不断提到的关键词,想要迎头赶上机构化的趋势,甚至成为行业中的跑在前面的那部分,那就一定要系统升级。

从“自己悟”到“联机学习”

2004年入行时,曹毅经历了漫长的苦闷期,彼时VC行业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互联网行业处在千禧年泡沫破裂后的回暖初期,红杉资本、北极光等一批VC陆续成立。

曹毅在台湾基金C Squared Capital找了一份p2p流媒体技术投资分析师的实习工作。其间他收获不少,在此期间结识的搜狗CEO王小川、PPS创始人雷量、张洪禹等人,为他日后进入联创策源积累下人脉资源。

但这段经历也有遗憾之处,行业缺少可追溯的记录和同行间等交流太少,摸索方法路径都靠“自己悟”。曹毅只能通过抓住一切机会跟着老板和其他同事去开会,观察他们怎么找项目,怎么调研,怎么判断。

现在,源码内部每个月都有方法论培训,让年轻人在各环节如何“看得到、看得清、投得进、帮得上”。

曹毅相信,一家公司的最终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拥有什么样量级和质量的连接,拥有多少独家、有价值的数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数据。他想要做的,是以比较低的成本把这些数据线上化,让大家“联机”,共同源源不断地积累数据,直到形成足以成为每个人的靠山的数据库。

积累数据的方式有内外两种。

对内,源码资本建立了一套规则明晰、要求严苛的记录系统,能够翻找到每个项目从投资人开始接触项目到最终做出投资决策的来龙去脉。

曹毅自己曾受益于这样的记录方式。2007年加入联创策源前,王小川带着他去见联创策源创始合伙人冯波,出发前他给冯波写了一封邮件,对他获得这份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邮件里有一份两页纸的文档,写的是他对实习期间所见的二十来个互联网和P2P流媒体项目的判断。

后来,曹毅把这种工作方式写入到源码的作业流程中。用于记录的系统已经换了三套。去年,为了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源码换上了自己定向开发的系统。“记录这个事儿还是重要的,有利于后期复盘”,曹毅说。

比如源码在2016年投入了很大的资源讨论是否投资ofo,最终的决定是放弃。系统如实记录了理由: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防守性不强,更适合成为AT、美团等更大的集合体的一部分,而非独立发展,但大集团买家有限,项目估值上涨空间也就受限,项目估值在3亿美元左右时尚可入场,超过5亿美元,投资价值就比较小了。

而对外,源码资本在创立时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建立核心圈层。曹毅想要通过“码会”将成功的创业者聚集在一个圈子里,用人脉来撬动新的机会。

2014年8月,源码资本成立,王兴和张一鸣各投500万美金,和包括姚劲波、李想、李一男在内的数十位LP一起,聚集在曹毅周围,形成源码的圈层影响力。

就在不久前,曹毅撮合了一场35人的饭局,参与者来自源码投资部、美团战投部、头条战投部和链家战投部,席间大家互通有无,谈谈行业新见闻、投资新思考。曹毅把这样的活动称为“借助外脑进行联机学习”,让“大数据赋能”,帮助源码更好的信息化、系统化。

易久批CEO王朝成就受益于这种“联机学习”。每次码会,王朝成都会抽空参加。王朝成通过码会与美团业务线负责人、王兴深度交流,让自己所做的企业级酒批发服务与美团餐厅形成生态互补,也和其他创业者做更深的跨界交流。

让每个“CPU”自觉优化算力

“提供相关工具与方法,增加基础数据输入,实现迭代算法,提升算力”,曹毅总结自己的投资方法论,这种话语体系是他作为清华计算机系2002级学生、水木清华BBS“未来之路”版副时就已经积累下的。

他觉得投资人的认知提升有三个要素:数据、算法、算力。这和人工智能三要素是一样的。数据是广义、多维度的,算法指形成决策的思考方法论,算力则指人的脑力和体力。

他看重数据的广度和真实性,在与王朝成初次见面之后的第三天,决定投资之前,王朝成突然收到曹毅短信,约到王朝成办公室见面,并问能否看技术后台,随后迅速安排同事到全国6个城市的市场调研。

“他对早期项目的判断敏锐而精准,行动非常快,这样的方式也确保他能掌握到最真实的情况”,王朝成评价说。

曹毅把自己比作是一块CPU。现在,源码资本有60来块CPU。这些CPU 80%的算力用于自己演算迭代,20%的算力用于“联机”学习,在系统里提升算力,由此让每个人的效率都越来越高,时间分配越来越合理,状态越来越稳定。

源码在优化系统算法上花了不少功夫。比如联机学习的重要场合周例会,开会的机制就在持续迭代。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提交项目?提交之后,每个项目用多长时间讨论最为合理?周例会30分钟,形式改进的核心命题就是如何把60个人在这30分钟里共15小时的算力充分利用起来。

早先,周例会对投资人提交的项目数量做出了限制。每个投资人每两周最多提交一个项目。去年下半年开始,数量上的限制放开了,配额挪到了发言时间上,每人每季度累计可发言250分钟,有分析师专门负责按计时器。

到了今年年初,规则调整为,投资人考核以年为时间跨度,看一年里提交项目的过会成功率,比如一年只提交四个项目,四个项目都过会了,对组织资源的占用要远小于频繁提交无法过会的项目,更符合曹毅设想的“算力最优”。

尽管这种“优化算力”的做法起初给投资经理带来不小压力,但它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其中之一是逼迫每个“CPU”都不断提升自己的“算力”,提前做好功课,把组织资源用在刀刃上。

源码资本投资部副总裁张星辰是2014年源码创立时最早一批加入的五六个“CPU”之一,他用“学会珍惜机会”概括制度带给个体的最大收益。早期的“优化算力”多是曹毅提出要求,第三年、第四年开始,个体算力不断增强,自发优化调整的文化建立起来,每个人都进入不断自我审视、从手头项目里优中选优的良性循环,曹毅个人所做的微观管理工作就会减少。

这正是曹毅感到得意的部分。

源码成立时,曹毅为他期望愿望拥有的文化写下了几个关键词:自驱、求真、极致、开放、好奇。现在,通过算法升级,他感觉到这种文化上的统一感正在形成。

扩充合伙人,走向机构化

对“系统”源码来说,算法、算力的提升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新合伙人的加入。

源码成立时,合伙人只有曹毅一人。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处,比如初期能够相对高效、收敛地定义公司文化、投资策略、投后风格。

但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压力和诱惑。一言堂的问题怎么解决?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头脑发热的时候,谁来制衡你?这是压力的部分。诱惑则是,多一个合伙人,基金规模或许可以更大一点。

前两年,曹毅频繁被LP问及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好的合伙人团体可遇不可求,不要因为短期要证明什么给LP看,就为发展埋下隐患。

因此,源码前两期基金,项目来源超过一半都是曹毅个人。他想让自己和源码的特点足够鲜明,随后再慢慢发酵。这当然成就了源码亮眼的成绩,比如在互金行业跑到了名列前茅的位置,但由于个人所能够覆盖的赛道有限,也使源码错失了一些机会。

比如,从Pre-A轮开始,VIPKID的连续三轮融资曹毅都有接触,每次他都觉得很好,但又都“差了一点开枪的勇气”。事后,曹毅总结原因,教育不是自己和源码当时的团队所擅长的主赛道,对赛道投入浓度不够,导致迟迟无法下决定。

基于对教育、医疗等行业发展的判断,曹毅做出了扩充源码合伙人队伍的决定,他想要抓住后面的机会。2017年下半年,继前金山CEO张宏江博士加盟投资合伙人后,前经纬中国董事总经理黄云刚也加入源码,担任合伙人。黄云刚擅长的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交易平台类、企业服务和在线教育,和曹毅互补。黄云刚的加入,曹毅希望黄云刚能够把早中期新经济创新领域的投资和投后实力“拎起来”,这是“源码组织发展的重要一步”。

现在,源码所投项目中,来源于曹毅的项目占比已经在下降。10个投资部同事被视为是“deal leader”,是各自项目的引擎。而曹毅的角色,已经从deal leader逐渐向投后经理、基金的产品经理转变。他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基金管理组合和组织建立上。比如资金在不同阶段、不同行业间如何分配,哪些赛道可以稳健地走,哪些要谨慎一些,哪些可以大胆一些,公司要保持怎样的发展节奏,如何在增长中做减法等等。

作为管理者,曹毅正在褪去青涩。源码成立不久时,张星辰想知道曹毅对自己的评价,看看怎么更好地工作,就主动问了曹毅。当时曹毅脸一红,没能立刻接上话来,答复说“这我回去想想再告诉你”。现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曹毅已经游刃有余。

曹毅很久没换微信朋友圈签名——“Relentless”。在朗文辞典中,这个词被解释为“strict(严格的),cruel(无情的);determined, without ever stopping(坚决的)”。这是管理者曹毅的心境写照,也是他与导师沈南鹏的一点相似之处。在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对红杉资本的采访中,沈南鹏被同事们描述为“一个锋利的思想家,一个精明的战略家,一个无情的人”,追求极致效率,很少表露情绪。

从单枪匹马到带领团队、背靠团队,在此过程中走向“Relentless”,是曹毅从投资经理走向机构管理合伙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源码资本赶上“机构化”的行业趋势的必然结合。

“以前这个行业确实经历了大爆发,但单枪匹马、蜻蜓点水、闲云野鹤也能赚大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有些专注于垂直领域的手艺者或许能够获得不错的回报,但对大部分机构来说,要发展,就必须有所突破。”曹毅总结。

VC从手工作坊到机器生产、从游击队到集团军作战的趋势,要求机构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上的功能都要比较强,基金品牌也要不错。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好的资金,只有好的资金帮助,机构选到好的项目、吸引好的人才,建立起行业关系网络。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思考问题

老东家红杉已经进入投资机构最高等级的良性循环:在行业竞争较少的早期,就在每个赛道里都做到了很靠前的位置,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牢牢守住头名,争取机会“全面开花”。年轻的源码资本做不到多赛道覆盖。

曹毅沿袭红杉的打法,同时更加聚焦。2014年,源码初创时在业务上分成了两块:平台和产业互联网。选择标准是当下时机源码在哪些领域已有最好的配置,有最大机会把地方占住。

在曹毅看来,以被投企业在所处赛道中的位置评判,基金要做到赛道里的前三名,自身存在才有价值。“如果去做大家都在扎堆做的事情,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没什么参与感。但如果能够成为某个行业的先行者,定义它的逻辑,摸索它的价值,事情就会有意思很多”,曹毅说。

在早期赛道的选择上,曹毅还受益于和王兴、张一鸣的交流。王兴有自己的“三横四纵”理论,而张一鸣在信息的产生、分发、消费上有深刻的思考。后来,左晖也加入了曹毅的智囊团,在房、车、金融等大的纯追领域提供“数据”。

2015年,曹毅入行11年,感到自己有了一点余力,才开始摸索源码投资的大框架。到2016年,“三横九纵”的底层投资逻辑出炉,确立了源码在九大垂直领域的顶端应用层里所寻找、期待的机会。

在源码重仓的赛道里,有一类项目近期面临不小争议——涉及互联网金融的项目。而在源码资本所投的项目中,一些技术派出身的创业者,如今日头条张一鸣、趣店罗敏、自如熊林,都分别面临过侵犯版权、校园贷、自如甲醛房的争议。

在筛选项目时,该如何迭代自己的算法?如何迭代投资基因中的价值观?

曹毅想了3天,交出了一份“中间版本”的答案。

他明确了做投资的一个愿景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在需求与供给上进行更好的配置。他也承认,“每件事都有硬币的两面,要做更全面评估,对社会好的方面多于不够理想的地方时,要弥补短板,让对社会好的方面越来越放大”。

趣店上市后,破发、市值下跌,对此,曹毅在与其他创业者分享时说,“这就是投资的一部分,你要去接纳他,没什么”。

虽有瑕疵,但曹毅依然坚定长期看好整体赛道。他态度很坚定: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在于以科技化、普惠化的方式持续推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把金融机构里的钱引到毛细血管里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是短期套利还是看重长期真实价值,就要看行业出现波动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曹毅说。大部分行业都会经历追求渗透率、追求市场占有率、追求利润里的三个阶段。对投资人来说,第一阶段的钱最好赚,企业在市场中定义出一个新需求,又能保证比较好的供给;而到了第二阶段,大家进入PK赛,企业估值不会上升很快,开始陆续有人撤出;等熬到了第三阶段,价值会再次提升。

源码还在互联网金融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程中熬着。在这个阶段里,曹毅无法确定自己下注的那一家是不是最后的赢者,也不知道整个阶段会有多长。他坦言这个行业出现过一哄而上的局面,有很多短期行为,做风控也不讲究,但他认为一些有问题的P2P资金往回撤了,不代表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本身有问题。

最近,他也给罗敏和几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被投企业CEO提了些建议:要有耐心,要做得更深、更重、更慢一些,等待比前几年行业热闹时更大的发展机会。

有耐心,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去思考问题,也是曹毅对自己和源码的期待。以前,王兴问他如何思考创投行业五年后的局面。被迫思考长期问题对年轻投资人来说是件痛苦事,但曹毅确实从中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