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公司  
改革开放40周年看贵阳白云成就
2018-12-19 15:14:09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沙文镇蒙台村香菇生产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检查菌棒。

近年来,白云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依托社会公益项目,升级改造老旧小区,让低收入居民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参与共建共治,实现同步小康。

数据显示,去年,白云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上200亿元新台阶,达到220.16亿元,比2011年增长138.3%。2017年,白云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1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62.5%、85.8%。

产业扶贫:授人以渔在家门口就业

“以前盐巴5角钱一包我都吃不起,现在在家门口打工一天可以挣100块钱,真是不敢想!”沙文镇蒙台村三组精准扶贫户李德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李德琴的大女儿27岁,因2岁半得乙脑后一直瘫痪在床,儿子正在惠水读大三。为了照顾女儿,她没有出门打工,勤勤恳恳的一直在家务农。“以前学种葱蒜、西红柿,现在学会种香菇了。”李德琴说,现在在村合作社搞的香菇基地打工,负责香菇栽种、打整、装包、穿气,一天收入100元。

沙文镇蒙台村朱益恩说,蒙台村现有3个村民组,224户人家,800余人。2016年成立了蒙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68户农户入股合作社(其中包括13户精准扶贫户)。2017年贵州松树湾生态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增资入股蒙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经营管理技术,2017年8月开始带领村民们种植香菇。

“今年年底预计可以给入股农户分红20多万元。”贵州松树湾生态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俊豪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朱益恩说,2010年前蒙台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玉米和水稻,那时人均年收入两3000元,2016年村里建起了三香(香葱、香菇、香菜)基地,2018年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今年,白云区以打赢“四场硬仗”为重点统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产业扶贫方面取得成效,产业扶贫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此外,白云区还对口帮扶水城县、长顺县白云山镇、望谟县乐旺镇,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同步小康。

小区改造:公益岗位助力脱贫

“再年轻都不愿意回到过去。”51岁的白沙关居民麻斗敏深有感慨地说,以前有劳动力都找不到工作岗位,干的是廉价工,收入还不稳定,现在工作稳定收入还不错。“以前恨不得每顿吃水煮挂面,现在有肉有鱼吃。”麻斗敏说。

1984年麻斗敏在商专校印刷厂工作,1999年在贵阳耐火厂打谷料,一个月收入150元左右,还不一定每天有活干。2002年,麻斗敏在白云区委食堂打工,收入330元/月。2009年,她和丈夫都在白沙关社区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丈夫打扫卫生,她则在龚中居委会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做饭菜,月收入2000元。

“以前没条件,我也很少看书。”麻斗敏说,她现在经常去龚中居委会图书室看书,最喜欢看故事会,休息的时候还去泉湖公园逛逛,对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

近年来,白云区以改善民生、共建共享为目标,依托社会公益项目,升级改造老旧小区150多个,封闭散居楼栋,完善基础设施和健身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公益性岗位帮助低收入困难户实现脱贫,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者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参与社会共享。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