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公司  
中国平安:聚焦智慧扶贫 “三村工程”企业扶贫债实现两个首创
2018-12-07 14:54:24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12月6日,第195场银行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以“坚持金融扶贫,突出智慧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介绍了中国平安创新机制模式开展“精准扶贫”的情况,一同参与本次发布还有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六一、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扶贫金融办公室总经理史宏。

盛瑞生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充分运用科技型综合金融集团的优势,在做好做深做扎实金融扶贫的基础上,创新扶贫模式和举措,重点聚焦智慧扶贫,将“三村工程”作为整体扶贫规划的重要载体和举措,推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日前,“三村工程”实施以来最大扶贫项目成功落地,中国平安作为长江三峡集团30亿元扶贫企业债主承销商,并投资其中15亿元,所募资金将用于支持地处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巧家县和四川宁南县的白鹤滩水电站项目,惠及库区群众82万人,涵盖了超过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该项目成为了全国首单央企扶贫债和全国单笔金额最大企业扶贫债券。

以科技赋能扶贫,聚焦智慧扶贫,推动“三村工程”落地开花

中国平安以“智慧扶贫”为核心,依托平安的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三大核心科技,积极构建多元的扶贫场景,以科技赋能扶贫。其中,“智慧村官”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确保扶贫工作精准到户,风险可控;“智慧村医”借助信息化平台,打通城乡医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面向村卫、村医、村民三个方面实现智慧升级;“智慧村教”联通城乡教育,实现县域内城乡教学一体化。

盛瑞生介绍说,智慧扶贫是中国平安今年启动的“三村工程”扶贫项目的核心特色。为了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我们将区块链应用于“三村晖”APP,将扶贫物资、扶贫对象、扶贫过程全链条录入,实现扶贫数据真实可信防篡改、全程可溯源,增强扶贫工作透明性、公信力。

“村官工程”以产业扶贫为核心,在全国各个贫困地区开展产业建设,提供1000亿元产业扶贫贷款,将“输血”扶贫转变为“造血”扶贫,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在贫困地区探索打造了“平安扶贫保”模式、“水电扶贫”模式、“核心农业企业贷款”和“扶贫债帮扶”模式等多种平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债券投资等多种金融举措的综合运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累计输出扶贫资金51.5亿元,直接挂钩贫困户逾1.5万人,支持地方政府扶贫债、企业债38.19亿元,惠及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4省份65个贫困县的数百万人口。

“在开展精准产业扶贫以外,中国平安积极承接开展定点扶贫,并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拓宽扶贫农产品销路。我们在定点扶贫的乌兰察布完成了阴山优麦产业3000万扶贫贷款和后旗旺牧养殖合作社的300万扶贫贷款,并利用平安内外部电商平台,协助当地做好阴山优麦这一特色农产品的销售,目前销售额已超过400万元。乌兰察布阴山优麦的产业扶贫,带动了108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408万元、户均增收约3700元。”盛瑞生向记者介绍了平安在帮扶地区实施“三村工程”的情况。

“村医工程”以健康扶贫为核心,在全国开展“4+1”智慧医疗综合行动,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医疗环境。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完成广西、江西45个样板村试运行,援建升级村卫165所,培训村医4199人,开展移动车巡诊下乡76场,体检义诊覆盖村民13477人次。

“村教工程”以教育扶贫为核心,在全国开展“4+1”智慧小学综合建设行动,全面启动“村小升级”、“校长培训”、“教师培训”、“支教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升级村小271所,培训村教近3000人,名校名师课程惠及数万名偏远地区学生。23年来,中国平安坚持“扶贫必先扶智”在教育扶贫领域累计投入超过3亿多元,在全国30个省份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帮助逾30万偏远农村的孩子实现“读书梦”。

“三村工程”是中国平安在扶贫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全新探索和科学规划。下一步中国平安将加强“三村工程”的复制推广力度,持续优化、迭代,将平安扶贫模式复制至更多贫困地区,为打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