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汉大学风雨同行的武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与主场。
今天是武汉大学建校125周年纪念日,追溯流年光阴,感怀珞珈岁月,校庆活动热潮迭起。
在校庆活动武汉大学第五届校友珞珈论坛上,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的演讲就引发了热议。
论坛在新落成的卓尔体育馆隆重举行,商界、学界大咖云集一堂。
阎志以《城市、大学与企业家精神的时代交响》为题,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历程,并致敬武汉大学。
他说,“武大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思想摇篮,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基地。”
▲ 阎志《城市、大学与企业家精神的时代交响》
1977年武大教授查全性先生推动恢复高考,改革发出先声;
上世纪80年代,老校长刘道玉在武大发起的高校制度改革,大无畏的改革精神和开放、包容的风气影响至今;
南巡讲话诉说着春天的故事,一批武大校友以企业家的身份崛起,砥柱中流。
“回望改革开放40周年,没有一个城市和高校,像武汉市和武汉大学这样、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武汉城市发展的每个窗口期,都有武大校友身影。”
从武汉大学说开,阎志还回顾了武汉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成就。从汉正街到“洋厂长”,从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会城市,到率先在全国提出发展“新民营经济”,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地。
“因商业而兴起的武汉,一直用博大、包容的胸襟容纳与支持着每一个创业者。武汉,也一直以时代引领者、先行者的姿态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阎志还说,他正在编剧创作一部以武汉校友创业故事为蓝本的影视剧《武汉之恋》,并剧透部分情节,引发原型人物陈东升、雷军等大咖校友的亲切互动。
城市、大学与企业家精神的时代交响
阎志
今天十分荣幸作为在汉校友企业代表,也非常开心能在卓尔体育馆欢迎大家回到武汉,回到武大。此时此地,我们共同回望青春岁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在武大、在珞珈论坛汲取新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没有一个城市、一所大学像武汉、像武汉大学这样,如此深刻地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紧密相联。
时间拨回1977年,正是因为查全性教授的慷慨陈词,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一锤定音,提前一年恢复高考。这不仅仅是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国家与时代步入繁荣兴盛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
在上世纪80年代,刘道玉校长发起了一场影响至深的高校改革制度: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正是这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让珞珈山成为青年才俊生发之地,自由民主、开放包容的校园风气与文化氛围,一直泽及后学、影响至今。今天正值刘道玉老校长85岁寿辰,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道玉老校长送上真诚的祝福!
走出校门,放眼江汉朝宗的武汉,也从不缺乏改革的智慧和勇气。1979年,103位武汉“勇士”开始在汉正街摆摊做生意,首开中国个体经济先河,率先在流通领域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货到汉口“活”,汉正街“买全国、卖全国”,辐射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成为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街”,为汉口500年商贸历史写下新的荣光。有经济学家说: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
1983年,李崇淮教授提出“两通起飞”的城市战略构想,引起武汉市及国务院高度重视。次年,武汉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会城市,敞开了大门,开放了市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改革加速开放,开放促进改革。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率先聘请德国人格里希担任国企厂长,是中国第一个“洋厂长”,成为武汉开放的标志,彰显了改革的勇气与开放的胸怀。八十年代中后期,艾路明、周汉生等人敢为人先,引领了武汉第一波创业潮。在校的雷军、李儒雄等人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第一站便是武昌。在武昌火车站站台老人家边走边谈:“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几十分钟的瞬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为中国注入了巨大的改革力量。
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大批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在“92派”企业家中,田源、陈东升、毛振华、周旭洲等武大校友堪称中流砥柱。他们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中国最具现代企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代表。他们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机遇,不仅创造了规模巨大的企业,更以宝贵的企业家精神和坚定的市场信念,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进程。
在改革浪潮中,国内商业环境日趋开放、成熟,吸引了于刚等为代表的海归派企业家归国创业,他们带来了创新的商业业态、先进的管理模式。
近十余年来,中国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成为社会变革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武大校友再次成为互联网创业中坚,涌现了以雷军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创业领军人物。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几个重要的创业时期,武汉城市发展的几个重要窗口期,武大人都深度参与其中,武大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思想摇篮,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基地。
而与武汉大学风雨同行的武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与主场。因商业而兴起的武汉,一直用博大、包容的胸襟容纳与支持着每一个创业者。武汉,也一直以时代引领者、先行者的姿态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去年6月,武汉早于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新民营经济”,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地,大力倡导、推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经济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的民本型经济。这意味着武汉在全国以最大的诚意,率先张开双臂,欢迎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迎接真正的企业家时代的到来。
大学深度启蒙并推动时代变革,城市敢于领先改革开放,企业家勇于引领市场大潮。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在武汉的城市筋骨里,一直交织着这样气势磅礴的雄伟交响。这样动人的交相辉映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纪念,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各位朋友,各位校友,近期国家层面密集发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我们可以期待,民营企业新的春天正在到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与大学更好互动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听见,春天的脚步,正从珞珈山开启!让我们共同见证、并肩创造一个伟大的创新创业新时代!
城市、大学与企业家精神的时代交响
阎志
今天十分荣幸作为在汉校友企业代表,也非常开心能在卓尔体育馆欢迎大家回到武汉,回到武大。此时此地,我们共同回望青春岁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在武大、在珞珈论坛汲取新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没有一个城市、一所大学像武汉、像武汉大学这样,如此深刻地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紧密相联。
时间拨回1977年,正是因为查全性教授的慷慨陈词,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一锤定音,提前一年恢复高考。这不仅仅是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国家与时代步入繁荣兴盛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
在上世纪80年代,刘道玉校长发起了一场影响至深的高校改革制度: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正是这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让珞珈山成为青年才俊生发之地,自由民主、开放包容的校园风气与文化氛围,一直泽及后学、影响至今。今天正值刘道玉老校长85岁寿辰,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道玉老校长送上真诚的祝福!
走出校门,放眼江汉朝宗的武汉,也从不缺乏改革的智慧和勇气。1979年,103位武汉“勇士”开始在汉正街摆摊做生意,首开中国个体经济先河,率先在流通领域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货到汉口“活”,汉正街“买全国、卖全国”,辐射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成为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街”,为汉口500年商贸历史写下新的荣光。有经济学家说: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
1983年,李崇淮教授提出“两通起飞”的城市战略构想,引起武汉市及国务院高度重视。次年,武汉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会城市,敞开了大门,开放了市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改革加速开放,开放促进改革。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率先聘请德国人格里希担任国企厂长,是中国第一个“洋厂长”,成为武汉开放的标志,彰显了改革的勇气与开放的胸怀。八十年代中后期,艾路明、周汉生等人敢为人先,引领了武汉第一波创业潮。在校的雷军、李儒雄等人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第一站便是武昌。在武昌火车站站台老人家边走边谈:“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几十分钟的瞬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为中国注入了巨大的改革力量。
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大批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在“92派”企业家中,田源、陈东升、毛振华、周旭洲等武大校友堪称中流砥柱。他们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中国最具现代企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代表。他们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机遇,不仅创造了规模巨大的企业,更以宝贵的企业家精神和坚定的市场信念,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进程。
在改革浪潮中,国内商业环境日趋开放、成熟,吸引了于刚等为代表的海归派企业家归国创业,他们带来了创新的商业业态、先进的管理模式。
近十余年来,中国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成为社会变革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武大校友再次成为互联网创业中坚,涌现了以雷军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创业领军人物。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几个重要的创业时期,武汉城市发展的几个重要窗口期,武大人都深度参与其中,武大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思想摇篮,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基地。
而与武汉大学风雨同行的武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与主场。因商业而兴起的武汉,一直用博大、包容的胸襟容纳与支持着每一个创业者。武汉,也一直以时代引领者、先行者的姿态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去年6月,武汉早于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新民营经济”,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地,大力倡导、推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经济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的民本型经济。这意味着武汉在全国以最大的诚意,率先张开双臂,欢迎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迎接真正的企业家时代的到来。
大学深度启蒙并推动时代变革,城市敢于领先改革开放,企业家勇于引领市场大潮。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在武汉的城市筋骨里,一直交织着这样气势磅礴的雄伟交响。这样动人的交相辉映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纪念,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各位朋友,各位校友,近期国家层面密集发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我们可以期待,民营企业新的春天正在到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与大学更好互动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听见,春天的脚步,正从珞珈山开启!让我们共同见证、并肩创造一个伟大的创新创业新时代!
以下为演讲节选
城市、大学与企业家精神的时代交响
阎志
今天十分荣幸作为在汉校友企业代表,也非常开心能在卓尔体育馆欢迎大家回到武汉,回到武大。此时此地,我们共同回望青春岁月,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在武大、在珞珈论坛汲取新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从没有一个城市、一所大学像武汉、像武汉大学这样,如此深刻地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紧密相联。
时间拨回1977年,正是因为查全性教授的慷慨陈词,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一锤定音,提前一年恢复高考。这不仅仅是高校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一个国家与时代步入繁荣兴盛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
在上世纪80年代,刘道玉校长发起了一场影响至深的高校改革制度: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正是这种大无畏的改革精神,让珞珈山成为青年才俊生发之地,自由民主、开放包容的校园风气与文化氛围,一直泽及后学、影响至今。今天正值刘道玉老校长85岁寿辰,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道玉老校长送上真诚的祝福!
走出校门,放眼江汉朝宗的武汉,也从不缺乏改革的智慧和勇气。1979年,103位武汉“勇士”开始在汉正街摆摊做生意,首开中国个体经济先河,率先在流通领域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货到汉口“活”,汉正街“买全国、卖全国”,辐射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成为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街”,为汉口500年商贸历史写下新的荣光。有经济学家说: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
1983年,李崇淮教授提出“两通起飞”的城市战略构想,引起武汉市及国务院高度重视。次年,武汉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会城市,敞开了大门,开放了市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改革加速开放,开放促进改革。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率先聘请德国人格里希担任国企厂长,是中国第一个“洋厂长”,成为武汉开放的标志,彰显了改革的勇气与开放的胸怀。八十年代中后期,艾路明、周汉生等人敢为人先,引领了武汉第一波创业潮。在校的雷军、李儒雄等人也在这个时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第一站便是武昌。在武昌火车站站台老人家边走边谈:“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几十分钟的瞬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为中国注入了巨大的改革力量。
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大批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在“92派”企业家中,田源、陈东升、毛振华、周旭洲等武大校友堪称中流砥柱。他们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中国最具现代企业意识与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代表。他们把握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机遇,不仅创造了规模巨大的企业,更以宝贵的企业家精神和坚定的市场信念,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进程。
在改革浪潮中,国内商业环境日趋开放、成熟,吸引了于刚等为代表的海归派企业家归国创业,他们带来了创新的商业业态、先进的管理模式。
近十余年来,中国的经济形态、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成为社会变革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武大校友再次成为互联网创业中坚,涌现了以雷军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的创业领军人物。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几个重要的创业时期,武汉城市发展的几个重要窗口期,武大人都深度参与其中,武大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思想摇篮,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孵化基地。
而与武汉大学风雨同行的武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与主场。因商业而兴起的武汉,一直用博大、包容的胸襟容纳与支持着每一个创业者。武汉,也一直以时代引领者、先行者的姿态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去年6月,武汉早于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新民营经济”,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地,大力倡导、推动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新经济为特征、以创新为动力的民本型经济。这意味着武汉在全国以最大的诚意,率先张开双臂,欢迎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迎接真正的企业家时代的到来。
大学深度启蒙并推动时代变革,城市敢于领先改革开放,企业家勇于引领市场大潮。回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在武汉的城市筋骨里,一直交织着这样气势磅礴的雄伟交响。这样动人的交相辉映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纪念,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各位朋友,各位校友,近期国家层面密集发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我们可以期待,民营企业新的春天正在到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与大学更好互动的时代正在到来!我们听见,春天的脚步,正从珞珈山开启!让我们共同见证、并肩创造一个伟大的创新创业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