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当陈科霖还在国内高校学习着物流工程这样的工科专业,她并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会一脚踏进幼儿教育创业的红海。
即便后来为了“换专业”、追求教育梦想而留学,用仅仅三年时光就以专业GPA4.0的好成绩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幼儿教育专业毕业,随后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幼儿教育硕士,她也从未想过自己会创业,只是对人生有个简单的勾画——比如,“回国开间幼儿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工科到教育,从留学到创业,陈科霖笑称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斥着冥冥之中的机缘,“我从没想过这些,但它们就这样发生了”。
而投身口袋Kids的这段岁月,则让梦想的轮廓愈发清晰。一如她所说,一切的初心都是为了服务国内的孩子与家庭,将中西方教育中那些最好的东西,以合理有效的方式传递。
l “只有互联网,才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陈科霖对幼儿教育所有的爱与热忱,最初还得回溯到许多年前的一次支教。
那时的她还是个典型的“工科女”,对教育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带着想要帮助他人的心愿,踏进了云南与越南边境的一个国家级贫困村。
先是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火车转面包车,面包车又转摩托车,历经20多个小时的颠簸才终于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破破旧旧的学校,两个老师,和80多个欢欣雀跃的孩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每天吃着大白菜,用冷水洗头,睡在简陋的“办公室”,在无比朴素的物质条件下,却让她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充盈。
“看着那些孩子,忽然有了每天起床的动力,第一次萌生了想做点什么的冲动”,而她也清楚地知道,教育,就是那个激发改变的工具。
这次经历也让她决定“转行”,全心投入教育。
在后来远赴大洋彼岸攻读幼儿教育本硕的无数个午夜梦回里,陈科霖总能回想起云南山区里的那些孩子。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与天真无邪的笑脸,在无形中汇成了她一路前行的动力。
陈科霖(右)给孩子讲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陈科霖坦言,刚从美国学成归来时,只是隐约觉得可以当老师,给孩子上课,从而传授自己的所学所得,但对在线教育还没有太多了解。
可恰恰是那次植根于心底的支教经历,让她愈发觉得,唯有互联网才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最佳途径。通过在线教育,即便是远在山区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到最新最好的知识与理念。
“如果开一间学校,你也许可以影响这所学校的几百号人,但在线教育不一样,它甚至会辐射、影响到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与家庭。”
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面向3-8岁儿童幼升小衔接的在线逻辑思维训练课程“口袋Kids”,就在这个初心的驱动下,缓慢成型。
它采用“在线触屏互动课件+小班直播授课”的现代教育模式,实现老师和学生多端在线、实时互动及课后回看,真正打破了时间地域限制,让教育搭上技术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l 用一套中西贯通的逻辑思维课程,找到“有趣”和“有效”之间的平衡
其实,在陈科霖真正把目光瞄准在线教育领域之前,也经历过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当她实际投身于幼儿教育创业时,最先做的是家庭教育,做幼升小择校工具及配合择校过程的VIP服务,而在积累了第一波种子用户后,她也日益意识到一个现实问题——“既然选好学校了,那要怎么把孩子送进去呢?”
此时的她,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机遇。
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已然符合她实现“教育公平化”的构想;而把目标锁定在幼升小衔接,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先前积累的用户服务。
那么开发一整套在国内来看仍十分新颖的逻辑思维课程,则与她之前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口袋Kids直播课程界面
从小在国内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她,和每个奋战高考的中国孩子一样,熟知数学的解题技巧,对刷题也习以为常。而当她在美国留学时,却发现解题速度与答案的正确性,并非学好数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数理逻辑能力。
一个场景至今还让她记忆犹新——在美国本科的一门课“教你如何教数学”中,教授并没有因为她解题速度快、正确率高而赞赏她,却更赞赏一步步将解题思路推导说出的西方学生。
这让她意识到,中国孩子虽然擅长解题技巧,善于做题,但在自主思考和逻辑思维方面却可能有所缺失,因此,一套融合中西方长处的逻辑思维训练课,恰好能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以数学为代表、强调逻辑思维的课程在升学考试中有多重要,不言而喻。但陈科霖想做的,并非摒弃中国教育的“解题技巧”,而是从中西结合的角度,找到“有趣”与“有效”之间的平衡。
“在传统印象中,在中国学数学是有效的,但不一定有趣;而美国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如果能找到中西方的平衡,找到有趣与有效之间的那个结合点,我们就能给孩子提供更多东西。”
l 有100次想要放弃,却有第101个理由坚持下去
对于整套课程,陈科霖一直有着这样的寄望:首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觉得数学是有趣的,而不是“犯怵”和“枯燥”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其次,这一切并不是老师去教会你的,而是有一个自我寻找与探索的过程,老师只是学习路上的“脚手架”。
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点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逻辑思维的养成,让孩子放下畏难心理,从小就在他们心里播下一颗种子——
“什么困难你都可以试一试,你能做到。”
愿望美好,但实现的过程又是何其艰难。
国内市场中研发同类课程的在线教育机构寥寥无几,很难找到前辈与同行,那种“从零开始”的感觉,一度让陈科霖觉得“无助”。
好在,赴美钻研教育的那些年为她打下了扎实基础,自支教以来埋下的初心也在不断鞭策着她前进。在一个由她领衔,并包含华师大、港中大硕士以及沪上名校包玉刚、上外静小资深教师的团队合力打磨下,今年九月,“口袋Kids”线上直播课程体系终于上线。
口袋Kids受邀参与2018上海国际学前教育及装备展览会
当然,无论是前期课程研发,还是后期推广上线,整个团队都曾遭遇无数艰辛。
“创业很苦,会有100个理由想放弃,但到最后,还是会有第101个理由继续坚持下去。”
于她而言,那笃定坚持的“第101个理由”,其实可以凝聚成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所以可以一遍遍过课,一遍遍听取一线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建议,一遍遍修改教案,去抠每一句话、每一个词。
团队成员时常有为课程争执到面红耳赤的时候,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精益求精,用最严格的态度要求自己,并非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真正从课堂中受益的每个孩子。
这也是陈科霖不愿放弃的另一个原因,“我不能辜负这些一起用心做教育的小伙伴,再苦再难,有大家一起扛,总能雨过天晴。”
其实,自从投身创业以来,陈科霖就很少有机会约朋友一起吃饭,对她来说,“创业是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虽然辛苦,但她倒是乐在其中,适应了别样的工作节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谈起“口袋Kids”的未来,她的心中充满憧憬:我希望有机会让这套课程触达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但凡提及数学学科启蒙或逻辑思维,人们便能联想到“口袋Kids”品牌。
直到那一刻,教育梦想才算真正实现。
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陈科霖的眼中闪耀着光彩,那种光芒和她多年前赴山区支教时眼眸里的期盼一样,清澈,坚定,从未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