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让我们自豪的不是这些经济价值,而是中国农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我们要用科技的手段,把它们利用到分子、原子层面。海泉风雷独有的气化发电多联产模式,将多个行业理论变为实验成果,又将很多实验成果变成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了经济收入。
前段时间,小米在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的时候,小米的雷军写了一篇文章:“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这篇文章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了小米的千亿美元估值。这段时间,我时刻都在思考,海泉风雷是谁,海泉风雷为什么而奋斗?
我重新整理了海泉风雷的发展的历程,梳理了海泉风雷现在的全部产业链,在此,我向你们介绍,海泉风雷是谁,海泉风雷为什么而奋斗。
- 01 -
海泉风雷不仅仅是生物质发电公司,而是扎根农业、持续创新的科技公司。
或者说,海泉风雷是一家以生物质气化发电和新材料新原料的开发为核心的科技公司。海泉风雷天然的继承了海泉集团的使命:“让每一颗粮食更有价值!”,致力于把所有农业种植、农业加工中的剩余物变为清洁能源和新材料新原料,改善农村环境,让每一位农民和农业加工从业者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收入增长。
2008年,海泉风雷的前身,鑫泉循环经济工作小组成立时,目的很简单,就是利用科技,将我们鑫泉米业、海泉粮油大米加工过程中的剩余物——稻壳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因此,工作小组成立时就是依托于鑫泉米业的院士工作站,在国家工程院院士张齐生的带领下开展研究,展开尝试,因此,我可以说,海泉风雷还未出生,就已经有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基因。
海泉集团董事长李振华(右)与张齐生院士(左)为“院士工作站”揭牌
“让每一棵粮食更有价值”不是一个提倡大家节约的口号,而是要将每一颗粮食的秸、秆、根、茎充分利用到分子原子的层次,在提取生物质中能量的同时,制造绿色无污染的有机原料和有机材料的决心和梦想。每一个海泉风雷的技术人员都在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愿做,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高生物质能量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展开新材料新原料的探索、提取、制作和推广。我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用的物质,只有将物质用错地方的人。
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努力,我们坚持开放、专注、包容,造就了海泉风雷创新加实干的独有文化。从扎实细致的党建、工会组织,到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从懵懂的接下国家发改委的循环经济科研项目,到海泉循环经济生态链的形成并产业化;从偏安一隅的地方性企业到落地辽宁、江苏、湖南等的全国性企业……大胆创新、勤于实干的精神在海泉风雷蓬勃发展并渗透到海泉风雷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海泉风雷的特有基因。
目前,我们成功建造并持续运营了全国最大的气化发电项目,我们已经处理秸秆稻壳三万余吨,生产优质的生物质炭一万余吨,发电近一千一百万度。我们还建成了生物质颗粒生产线、机制木炭生产线,丰富了生物质能源化的处理方式。更重要的,我们逐渐形成了供热、发电、保温材料、有机肥料、粘合剂、调理剂、除臭剂等一系列的产品网络。在这个产品网络中,有些作为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有些作为半成品直接在整个生态链中被循环使用。这个网络的形成,不仅使农业剩余物能够被充分的利用,更是最大化了经济价值。
真正让我们自豪的不是这些经济价值,而是中国农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我们推动了气化发电工艺的进步和气化发电设备的品质提升,为气化发电在中国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机粘结剂、有机除臭剂、炭基复合肥等产品的发明运用,正是有赖于气化发电的产业化发展。气化发电多联产模式能够作为国家推广的十大发展模式之一,我们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海泉风雷董事长李振华在2017 BBS 生物质论坛作专场宣讲
- 02 -
历经磨难,海泉风雷的气化发电多联产模式被充分验证。
作为一个年轻的科技公司,创新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我们的设备有过缺陷,我们的新原料的产品属性曾被怀疑,同行之间更是充满壁垒,保护着那少的可怜的产业化经验。2017年,海泉风雷的产业化发展有过停滞、反复。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原有的小型化、实验化的设备、工艺远远不能达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需求,因此我们主动减速,积极的解决问题。2018年,海泉风雷顺利完成提升设备品质、更新控制系统、改进设备工艺的“补课”,重新回到了快速标准化复制的道路。
历经磨难,海泉风雷经历一家快速长大、稳定发展的公司所必须的修炼。我们的循环经济生态链更加完善,我们的管理更加高效有序,我们的跨行业人才更加充沛,我们的技术底蕴更加深厚,我们标准化的快速复制能力更加强大。
更重要的是,海泉风雷独有的气化发电多联产模式,将多个行业理论变为实验成果,又将很多实验成果变成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了经济收入。海泉风雷营业收入的多元化,正是许多传统生物质发电企业可望而不可及的。
- 03 -
永远坚持不断的提高产品附加值。
海泉风雷从海泉粮油中诞生,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殷切的希望,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加工从业人员的收入。
粮食的种植,粮食初加工之所以是国家重点扶植和帮助的对象,正是因为他们利润的微薄,每斤粮食的种植、加工利润甚至低到了“几分”,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见到的这个钞票等级。降雨、肥料价格、人工成本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粮食种植的“亏本”,而在粮食初加工行业,别说有多少的定倍率了,原粮价格的浮动就很有可能导致生产的倒挂——原粮价格高于成品。
海泉风雷有勇气、有决心推动一场粮食产业的利用率革命。所有农作物的秸秆、根茎,小麦的麦麸,稻谷的稻壳,玉米的玉米芯……,海泉风雷成立之初,就不满足于这些剩余物的简单利用,我们要用科技的手段,把它们利用到分子、原子层面。
我们要把每一份精力都专心投入让这些剩余物更加具有价值,让每一个农业的从业者都从农产品总体价值的提高中获得额外的收入。
海泉风雷来源于农业、服务于农业,为农业创造价值,是海泉风雷生存的基石。能够不断的提高农产品总体价值,我们的业务就有根基,就会无往而不利。
- 04 -
不断完善农业循环经济的智能化变革,我们的征途也是星辰大海。
秸秆在美国被用作提炼乙醇燃料,在荷兰被用作静电吸霾,在韩国被压缩喂牛,在日本被粉碎还田,只有在中国,成为了雾霾的帮凶。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命运,展现的正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农业的工业化差距。但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运用,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海泉风雷工艺模型图
海泉风雷虽然来源于农业,但是却是一家工业思维主导的公司。技术人员的梦想就是持续探索先进的技术、运用先进的技术,最终实现工业化生产。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给了海泉风雷建造无人值守电厂、智能加工产品的信心。
我们无人电厂、智能加工的目标不同于任何已有的“智能电厂”,我们想要创造的是一个能够针对不同土壤,不同肥料,不同生产情况的不同农作物,自动选取利用率最高的产品化路线,最大化农作物的利用价值,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或硬件系统,而是一个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
这就是我和海泉风雷所有员工夜以继日持续奋斗的目标。
感谢您对海泉风雷的关注和支持,请和我们一起,创造一个“新时代”的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