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或将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元年。
2017年初,《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版》正式得到国务院批复。在批复文件中,国务院将汕头明确定位为“国家经济特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粤东中心城市”;2017年底,广东省政府明确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无疑为汕头城市更新和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时间,“汕头”两字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刷爆”了大湾区城市群的“朋友圈”。
2018年,龙湖区作为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率先牵手城市更新领域专业智库和资源平台凯辉高德,引入数据化、系统化、生态化的城市更新体系和运营系统。以对存量实体的改造和资金资源的精准导入为切入口,对汕头老城区进行全面空间和内容的活化,焕发全新的面貌和提升城市价值,为汕头市的新一轮发展擦亮了第一根火柴。
机遇挑战并存汕头重新站在起跑线上
自1980年起,中国先后设立了七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是最早设立的。
30余年斗转星移,这四个特区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同时,四大经济特区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差距。根据《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对城市分级的排名中,深圳是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的一线城市,厦门、珠海则是二线城市,而汕头仅排在三线城市行列。多年来,汕头一直努力尝试走出发展的泥淖,但由于特区优势和港口优势已不明显,区域一体化优势难以聚集,再加上受自身传统制约,汕头和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7年底,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首次提出将汕头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2018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东西两翼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其中东极以汕头为中心,将领衔“汕潮揭”城市群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广东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沿海经济带提供有支撑。汕头,这个始建自1981年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时隔三十余年,再一次被赋予高规格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任,迎来全面振兴、协调发展的新“起势”。
历史的选择稍纵即逝,汕头能否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改善城市生态和投资环境?
合作共赢发展政企共同构画“大城”版图
纵观30多年来汕头城市发展历程,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强,城市容量不断变大,但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仍面临空间资源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市发展不均衡等困境,比起深圳这样的特区领跑者,汕头在医疗、文化、教育和原始创新等方面更显弱势。如果说,汕头经济特区过去数十年的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先行的优势,以及改革开放的红利,那么未来汕头的发展,就必须通过城市更新推动产业的提升,推动人和适宜的居住环境、产业空间的协调,优化城市内涵和提升城市品质。如此,才能支撑汕头乃至整个汕潮揭城市群的创新驱动进步。
作为城市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再开发过程。然而,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局部推倒、拆除、重建的项目改造。在凯辉高德总裁、全经联城市更新委副主任谈子信的眼里,城市如同鲜活的生命体,是人口、文化、科技、空间、商业、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城市更新,就是对城市这一有机整体的重新梳理和结构化调整,包括城市功能转变、人口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消费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集聚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的能力,更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汕头而言,谈子信认为“城市更新是汕头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从“产-人-城”向“城-人-产”的发展思路转变,通过“提升城市面貌和空间运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吸引创新人群、更多元的人口人才集聚—→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形成城市新动能”的发展路径,实现“城市面貌、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的三大更新。
从现实的层面上来看,想要做好城市更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毫无疑问,政府是“自上而下”推动城市更新最重要的主体。而城市更新落地执行过程中,如何借助外脑,进行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撬动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参与城市更新项目。从汕头市的实施办法来看,政企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城市更新机构的力量,政府、企业、公众都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形成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图片说明:2018年9月,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率市委、市政府、政协及各委办局领导会见凯辉高德联合创始人、全经联执行主席杨乐渝,凯辉高德总裁、全经联凯辉高德城市更新孵化器总裁谈子信一行,双方就共建全经联经济特区产业加速器,实施整体城市更新,为汕头经济特区导入新动能、新产业,推动汕头经济特区新发展达成高度共识。
梦起龙湖:汕头再次“城长”的起点
龙湖区,汕头进入经济特区时代的原点。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初始面积就是汕头市区东部龙湖村西北侧的1.6平方公里。龙湖加工区,东至天山路,西至凤凰山路,南至金砂路,北至龙江路,这里有大片的极具年代特色、与特区共生同长的建筑群,它们承载了许许多多老特区记忆和故事的“原点”,而一个个隐身其中的服装、机绣、毛织、文具等传统产业,都曾经为特区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何让这片特区发祥地、改革开放实践发源地,再次成为新时代先进生产方式、高质量经济体制机制的汇聚地?龙湖区委、区政府有思考、有行动。
图片说明:汕头市龙湖区区长王小辉:“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汕头龙湖1.6平方公里范围建立汕头经济特区,1991年汕头经济特区的范围才从龙湖区扩大至汕头市区。龙湖区面临新使命、新机遇、新发展,并且希望更好地与外界进行合作互动,推动汕头产业创新和城镇高质量发展,擦亮特区招牌。”
2018年9月14日,龙湖区政府与凯辉高德展开城市更新合作签约。以落地城市更新基金为第一抓手,加快对龙湖区内的城市更新项目梳理,形成城市更新数据库,整体呈现汕头市龙湖区城市更新项目的布局,并针对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引进产业、商业、文化创意运营资源。
汕头市龙湖区与凯辉高德的合作,是国内城市更新领域政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借助凯辉高德这个专业智库和资源平台,龙湖区政府得以在全局层面把握城市更新的预期和节奏,更好地统筹提升城市更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龙湖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弯道超车。
图片说明:凯辉高德总裁谈子信、全经联城市更新委员会副主任发表主题演讲《城市更新,再造新龙湖》,分享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创新模式。
据介绍,凯辉高德是201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白皮书》唯一录入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存量运营平台机构,能够把城市的存量痛点通过有机更新转化为增长点。拥有城市更新领域丰富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以对存量实体的改造和资金资源的精准导入为切入口,对汕头老城区进行全面空间和内容的活化,焕发全新的面貌和提升城市价值。
图片说明:2018年9月,凯辉高德联合创始人、全经联执行主席杨乐渝,凯辉高德总裁、全经联凯辉高德城市更新孵化器总裁谈子信一行考察龙湖区老厂房城市更新项目。凯辉高德将协助政府对整个龙湖工业区重新进行策划定位,立足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发展载体,以彰显价值回归、价值突破、价值辐射和价值升华的战略目标。
回望汕头建成经济特区30余年,今天终于再次站立在时代发展潮头之上。而城市的背后,有凯辉高德等一众行业专家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专业支持,为城市生长提供力量,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助力汕头城市再升级。
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汕头将在这个风口下扮演怎样的角色?许多人都继续期待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或企业宣传文章,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