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正在成为‘职业索赔人’。”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辽宁三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京耕建议,要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对职业打假人进行合理规范。
吴京耕告诉本报记者,全民参与打假,本是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一个有效渠道,但从目前消费维权司法实践中,一些所谓的“职业打假人”通过知假买假,变成了“职业索赔人”。打假人打假动机不再是为了净化市场,而是利用惩罚性赔偿牟利,甚至是借机敲诈勒索。在扰乱营商环境的同时,也极大浪费了司法资源。
“从已有案例反馈来看,多数食品安全的上诉者不是真正的消费者,而是以索赔为目标的职业打假人。”吴京耕说,由于目前食用农产品与预包装食品界定不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性标准、推荐标准不够明确,容易混淆,一旦违反即成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为所谓的“职业打假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而这些职业打假人的“目标”也正是集中在非食品安全风险的诸如“标签瑕疵”和“标准作废”等领域。
据此,吴京耕建议,对职业打假人进行集中规范,进行合理抑制。明确界定消费者、职业打假人、职业索赔人的身份标准和行为规范,对于以商业欺诈为目的所谓的职业打假人要依法予以打击,确保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吴京耕同时建议,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给别有用心的职业打假人以可乘之机,也给企业食品安全提供更便捷、科学的标准保障。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护相关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所谓的“职业打假人”的侵害,避免国家司法资源被职业打假人过多浪费。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