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国家医疗保障局
核心阅读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3日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要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去年,通过开展抗癌药谈判工作,17种抗癌药降价纳入了医保,平均降幅56.7%,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医保目录调整加速,将为患者带来哪些福利?如何进一步缓解“救命药”用药难用药贵的问题?怎样平衡患者的临床需求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请看记者的调查。
冬日里的一个早晨,在女儿和丈夫的陪同下,侯莹(化名)再次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始新的治疗方案。侯莹是一名来自甘肃省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患病几年来,她多次往返北京就医,稳定、新突变、稳定,病情反反复复。
这次,按照新的诊断方案,侯莹停止服用易瑞沙,开始改用安罗替尼。侯莹在当地买的药,一盒3409元,医保报销了63%,个人自付1000多元。用药后,侯莹自我感觉不错,觉得淋巴结小了一些,平时也没什么疼痛的感觉了。相比以前费用全靠自付,这药便宜了太多。
侯莹服用的安罗替尼正是17种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的抗癌药之一,降价幅度达到45.03%。据专家介绍,该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有效性得到认可。与安罗替尼一起降价纳入医保的肺癌治疗药物不少,这些药物的降价惠及了大量患者。
抗癌药降价进医保
提高药物可及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2018年10月,经过谈判议价,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幅度达到56.7%。17种抗癌药包括12个实体肿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肿瘤病种。其中,奥希替尼片、伊沙佐米胶囊、阿法替尼片、培唑帕尼片等10种谈判成功的药品,均为2017年之后上市的品种。
这些药品被患者视为“救命药”。“这些专利创新药品疗效确切,经过谈判纳入医保,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说,以治疗癌症的奥希替尼(商品名为泰瑞莎)为例,在它没有上市前,有些患者只能用传统化疗手段来治疗。2017年3月泰瑞莎在中国上市,患者用后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治疗对身体的损伤大大减轻,疾病控制期明显延长。但是,这种药品原来费用很高,每天需要1700多元。经过谈判进入医保后,每天费用降至500多元,再经过医保报销,患者自付费用大大降低。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每年因恶性肿瘤导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其中肺癌病例最多,肺癌病例中又以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最多,占80%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