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频道 > 商业快报  
年报披露新规能否挡住新三板摘牌潮?
2019-01-17 11:47:23  来源:华夏经济网  作者:  分享:

  □金证券记者 张贺

  “本来公司打算向股转递交终止挂牌申请,不打算披露2018年财务报表,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成本,但这样操作行不通了。”长三角某新三板企业董秘对《金证券》记者感叹,股转公司加强了新三板企业的年报披露管理,其中一条针对性措施就是“主动摘牌仍需披露年报”。而在往年,不仅不少新三板公司通过提交终止挂牌申请来规避年报披露,强制摘牌更成为某些企业的退市捷径。

  近3年上千家公司未按期披露年报

  去年末,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关于做好挂牌公司2018年年度报告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为了避免部分挂牌公司通过提交终止挂牌申请规避年报披露义务,股转公司还发出了针对性措施:挂牌公司申请主动终止挂牌的,应在规定期限内披露最近一期年度报告,或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最近一期年度报告,但已在期满后两个月内补充披露。全国股转公司自4月15日起不受理未披露年报的挂牌公司的主动终止挂牌申请。

  “这条新规影响比较大,我认识的一些欲摘牌公司都是最近才找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争取让年报及时出来。”上述新三板企业董秘对《金证券》记者笑言,“我认识的一家企业,去年刚刚好不亏,如果出了这笔年报审计费,就要亏损不少钱。”

  按照道理,按时披露年报是挂牌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但《金证券》记者注意到,新三板市场不按期披露年报的公司在逐年增加。2016年至2018年,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按期披露年报的挂牌公司分别为61家、480家、459家,三年累计达到1000家。这个增速曲线赶不上新三板公司摘牌的增速。2016年至2018年,当年实施摘牌的新三板公司分别为56家、709家、1513家,三年累计达到2278家。

  挂牌企业坦言不按期披露“苦衷”

  “不按期披露年报和摘牌公司的数量肯定是正相关的”,上述董秘对《金证券》记者说,大部分公司定下要摘牌后,会向股转提交终止挂牌申请,然后顺势不再公布当期年报。更有一些公司,连终止挂牌申请的流程都没有,直接不披露年报,希望能被强制摘牌。记者注意到,2016年至2018年,因在当年6月30日之前没有披露上一年度财报,被强制终止挂牌的新三板公司分别为2家、41家、103家。

  “不管是主动摘牌,还是强制摘牌,都是企业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没有披露年报而摘牌的大多是“中间公司”,即挂牌运营成本和获得收益不匹配,难以得到资本市场的融资支持,信披义务、监管要求却成为很大负担,“不披露年报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山东一家主动申请摘牌的新三板企业人士对《金证券》记者坦言,每年的挂牌成本是很大一笔支出,但交了钱不仅没有拿到融资,有时甚至会影响企业发展。由于监管层对券商督导的要求在不断加强,导致一些业务灵活的新三板企业很难拿到以往十拿九稳的订单,在争夺民企市场时,对方也并不是特别欢迎信息透明的企业。

  不披露年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方便调整”。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由于新三板的信息披露要求和A股基本一样,一定程度上会限制IPO申报的灵活性。很多券商都建议挂牌公司能不更新年报就不更新年报,这样可以避免进一步的信息披露,也方便在未来IPO路上进行一些合理的处理,包括财务调整。

  监管应明确“被公开谴责”后果

  监管层已注意到新三板企业不按期披露年报的信披漏洞,一直在采取措施遏制。2017年,股转公司对一些未能在规定时间披露年报的公司做出了“暂缓摘牌”的决定。“但这都是自律监管措施,不是行政处罚。”上述投行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在采访中,不少新三板投资人士建议,如果要求新三板公司重视信批,监管层就要真正将处罚落到实处。上海某私募负责人说,比如“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发布年报,将给予挂牌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这条规定,就应该明示公开谴责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计入诚信档案数据库会造成哪些具体影响,实质性处罚一些企业。“如果只是发个文谴责下,实际效果未必理想。”

  他更表示,对于利用不披露年报恶意摘牌的企业,警示处罚已经毫无用处,应该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