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医药提质降价成主旋律
过去,到医院要排大队、人挤人、托关系才能看上好医生,现在有预约挂号、有短信提醒,APP帮着排队,看医生容易了;过去,医生在医院里等病人,管治病不管防病,现在医生走出医院,传播医学知识做健康的“倡导者”“引路人”,通过各种渠道告知人们健康的生活理念。
这一年,互联网+医疗的模式逐步落地,打破了医院的“区域限制”。杭州试水“刷脸”就医,不仅如此,还可以用手机APP直接进行轻问诊、复诊、续药。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在12月23日举办的中国医学科学发展论坛上这样描述:未来80%的基层患者会实现大病不出县,三级甲等医院将更集中于攻克疑难杂症。2018年,除了上面提到的变化,“降价”“提质”成为药品管理的主旋律,无论是对于进口抗癌药、还是国产仿制药,相关部门打出组合拳,让最大的实惠落入患者的口袋里。
零关税“领衔”抗癌药降价
4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以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
抗癌药价格高企,每瓶甚至几万元,国内鲜有替代品。要让百姓用到药,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行抗癌药零关税是降价的第一步。进口药品的关税此前约在2%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