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坚决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监督执纪问责成效显著。党纪政务处分下达后落实效果如何。记者调查发现,个别地方和部门出现了处分“打折扣”“打白条”现象,值得重视和警惕。
处分“打折扣”花样频出
福建省物价局原副主任科员林某2011年因严重违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2013年12月被开除党籍,但在此期间该局仍向其发放工资、奖金。这是福建省纪委监委对全省市、县和省直部门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全覆盖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一起典型案件。问题发现后,该局已整改。
截至今年8月底,福建省共自查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案件2万多件,发现执行不到位问题9件。
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多地在纪律处分执行上总体情况良好,但一些单位在执行纪律处分决定中,存在“打折扣”“打白条”现象:有的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有的蓄意变通,规避执行;有的双向标准,对下不对上。
为了避免处分执行“雷声大雨点小”“光打雷不下雨”,北京、甘肃、浙江等地正结合实际情况,对处分“打白条”进行抽查。
在北京市纪委监委的自查自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处分“打折扣”“打白条”的典型案例:北京一国企原副总经理杨某在2014年11月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影响期18个月,但2015年8月他还被提拔为公司总经理;还有单位将当年受到党政纪处分甚至是重处分的人员评选为“先进个人”。
四川省崇州市纪委监委发现,崇州市经信局办公室主任王金彬因醉驾被判刑,开除了党籍,本应执行的开除公职处分却打了“白条”。经检查组督促,经信局党组3日内完成对王金彬开除公职和工作移交手续。
今年下半年,甘肃省景泰县纪委监委对37家相关单位进行督促,要求整改处分决定材料未及时归入档案、工资未按时依规执行等问题,追缴相关资金17.65万元。
失范、空转、混乱三类问题突出
党纪政务处分决定的执行是纪律审查的最后一个环节,执行出问题,相当于链条断在最后一公里。记者调查发现,对处分“打白条”主要有几种类型。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华夏经济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5-2019. 华夏经济网 www.huaxiajing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huaxiajingji.com 执行主编:慧文
京ICP备11009072号-3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